記錄馬偕紀念醫院在八仙粉塵爆燃事件中的工作

文/臺北總院外科部主任董光義

2015 年6 月27 日晚上北海岸的八仙樂園發生粉塵爆燃的重大燒傷災害意外事故,即刻造成超過499 人燒傷,這一夜成了許多人生命中的急轉彎。

淡水分院是最接近事故現場的醫學中心,第一時間即有大量傷患湧入;緊接著臺北總院急診室也受到此重大事故的第二波衝擊,救護車送入、自行就醫的傷患持續進到急診室。我直接參與臺北總院的搶救工作,成為急診室現場指揮官,指揮調度現場檢傷分類工作、指導醫護團隊緊急救治原則、資源分配與調度、病床安排等任務;我們在急診室如同院史中記載當年撫遠街爆炸案的情境,直接打開供應室大門,把大量備用的傷口敷料先拿出來用。

兩院區急診室都完全超飽和的運作,醫院因此緊急召回的醫護、醫技及行政人員共約500 名,院長、副院長也親自坐鎮。在兩院區急診室共83 名病人經緊急處理後,有61 名病人必須收治住院。

在安排住院的過程中也考量到兩院區後續治療的負荷能力,啟動了院內緊急挪床機制,破紀錄地將10 名插管的重症病人由淡水分院轉送到臺北總院的加護病房繼續治療。兩院區共61 名的住院病人中,29 名入住加護病房,32 名入住普通病房,平均受傷面積為體表總面積的51%,有40 名病人的受傷面積到達有機會致死的40% 體表總面積;共31 名病人於事故後一天內就接受焦痂切開手術,以維持肢體末梢的血液循環。這些極端的數字都不僅空前,而且最好也是絕後。

全院動起來 看見人性溫暖

馬偕紀念醫院曾數次參與北臺灣重大燒傷事件的救治工作,近年來已將燒燙傷醫治的重心放在市中心的臺北總院;也因為臺灣社會環境整體的進步,燒燙傷的病人已漸少,醫院內完整的醫療團隊運作幾乎已是備而少用的情形;但在八仙塵爆事件衝擊下,整個團隊就又再緊急動員起來。

整形外科在當時只有8 名主治醫師,數名住院醫師及專科護理師;從事件發生的當天起,整形外科就分為兩個工作群組,分別負責臺北及淡水院區龐大的醫療工作,每個主治醫師分別負責收治6 至8 名嚴重的燒傷病人。臺北燒燙傷中心發揮了種子單位的功能,分派護理人員支援各收治病房單位及進行傷口照護指導;營養師及各科會診的醫師,尤其是重症醫學科、一般內科暨感染科及胸腔內科等各科的會診醫師也都盡全力協助照顧病人;社工師及院牧部關懷師照顧病人及家屬心理及靈性層面;每天義務來參加床旁換藥工作的同工不計其數,連星期日都不曾缺少人手。淡水分院平常並沒有燒燙傷醫療團隊運作,也在臺北院區燙傷中心游家孟主任的完全投入及領導下,迅速成軍,即刻上火線,完成「全人醫療」照護的困難使命。

事故發生之後,整個醫院在院長、副院長的指示下,緊急動員所有能運用的人力及物力,包括離職員工的回聘、院內各醫事護理單位支援換藥工作、行政體系完成一時遽增的後勤補給工作、劃分出加護病房及外科病房專區收治病人,甚至連在淡水分院當時即將完工的「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房」也先改成備援的燒傷中心,借給整形外科使用。另外已經離職的19 名整形外科醫師也主動排班回來幫助非常大量的清創及植皮手術工作;手術室也高度配合動員,優先安排此次事故中受傷病人相關傷口處理的手術。

全院同工都在為第一線工作的人員加油打氣,甚至公共事務課主動要求要負責處理捐贈水果削皮的工作,每日幫第一線工作人員補充體力。民間捐贈的各種敷料及物資,如潮水般湧入。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只有一種想法,就是讓這些年輕人趕快脫離危險,減少他們的苦痛,早日將傷口癒合起來。

一站式復健服務

在所有人齊心努力之下,到10 月底我們總共進行了超過300 台手術。所有病人除一名不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外,其餘傷友都逐步脫離醫療過程中可能的敗血症,初步達到傷口癒合,並在去年11 月13 日前順利出院。目前所有傷友進入復健期,除了少數疤痕破皮的小傷口外,都已接近完全癒合。

復健運動治療從開始住院的第一天就是治療的重點工作之一,出院前及後續的門診追蹤更必須要求持續積極進行;馬偕的復健科,尤其是在姜義彬主任及陳麗如醫師的支持下,將原本只在每週三上午的燒燙傷聯合門診擴充成上下午都有,提供「一站式」的服務,由整形外科醫師與復健科醫師一同檢視疤痕進展情形,訂定復健計畫及可能的重建手術計畫。目前不僅服務馬偕紀念醫院原先收治住院的病人,更有其他醫院的傷友陸續轉入,加入復健及門診追蹤的行列,總數已經超過百名。

院方也為了這群特別的傷友,在全院空間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於臺北總院增加兩個不錯的空間給這些出院後的傷友作復健運動及團體藝術治療。另外,馬偕紀念醫院也承接了衛生福利部的「全民健康保險燒燙傷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中的「日間照護模式」,期待協助這些燒燙傷的年輕病人恢復身心功能、早日回歸社會。衛生
福利部及新北市政府在這次的重大意外事故後迅速反應,溝通協調,聚集民間力量,進口大體皮膚,確實幫助到這些病人。

我從事故發生那晚開始,又重過了3 個月的住院醫師生活,日以繼夜,感受良多,感受最深的是人性的溫暖,及醫護人員救人的天職。在此醫療生態改變,醫美風氣盛行的時代,特別以此文記敘整形外科與相關同工在此事件中所作的所有努力,留給院內後繼醫護人員來了解這次事件中的種種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