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臺北總院燙傷加護病房主任游家孟
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詩篇23 篇4 節
八仙塵爆事件至今已一年,15條年輕的生命因此消逝,五百個傷患背後則是五百個家庭三百多日的辛苦煎熬。在克服燒傷對生命的威脅後,傷友如今已大多進入復健重建的治療階段:在每日重複的伸展屈曲運動中,努力的克服疤痕攣縮伴隨來的疼痛。
馬偕紀念醫院在事發的當日即由院長與副院長親自組織應變團隊,在全院人力物力的支援下,我們成功的陪伴了約60位傷友走出醫院,是的,是「走」出醫院。
在他們入院的第一週開始,臺北淡水的復健團隊就啟動分工,復健醫師依個別病人擬定個人化的復健計畫,即便還插著呼吸器,物理治療師對病人每日的肢體復健從未中斷,職能治療師則依據病人肢體腫脹程度修改副木輔具。護理團隊配合CDteam 的治療,協助病人完成他們每日的「功課」:從起床坐立開始,有人要伸展肩膀,有人要抬頭張口,有人則是伸腿彎膝。而一次又一次的植皮手術更帶來一週又一週新的變化,遍部傷處的搔癢干擾,更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刻鑽出來,召喚潛藏在心裡深處的不安。精神醫學部醫師、社工師與關懷師也在第一週就積極介入,化解病人與家屬們糾結的情緒。多管齊下的治療,是促成病人能早日恢復的原因。
然而「走」出醫院其實只是一個開始:現代燒傷醫療已經從30 年前以拯救生命為目標,進步到要讓病人成功回歸社會生活。因此,積極的生理與心理復健成為出院後治療的主軸,而馬偕紀念醫院更為這群燒傷病人設立了新的復健區域。( 在此要特別感謝核子醫學科同仁協助空間的安排)。透過復健與手術的協助,傷友們可以互相打氣持續努力—一個簡單的舉拇指做讚的動作,可能要耗費他們半小時的按摩後才能勉強做到,但大家還是咬牙忍耐的繼續,一如過往三百個日子的堅持。
在「週年」的前夕,馬偕團隊史無前例的舉行一場小型路跑活動,讓傷友從走出醫院到跑在河岸。大家一起努力完成1公里甚至3 公里的路程,在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狀況下,發現自身的潛力。更有8 位傷友獲頒「畢業證書」:代表著他們已經完成常態性的復健治療,可以成功的回到生命的軌道,貢獻自己專長回饋社會。他們的「畢業」也給予其他的傷友更大的鼓勵,如同大家一齊跑在淡水河岸旁,相信自己未來也可以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