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臺北總院公共事務課楊寶璇
當院訊編輯跟我邀稿,要我就八仙塵爆發生後的那段出入加護病房側拍歲月寫篇心得。對長久只按快門與滑鼠的我,想想上次寫作文好像是聯考時,答應沒幾天就後悔了!醫療團隊工作是24小時的,但我的影像紀錄只是片斷,難以周全呈現那段時間所有人事物的奉獻精神。事發近一年,時不時看見四肢軀幹穿著壓力衣的傷友在門診或梯廳緩慢行進,內心祝福這群傷友,也感受當生命遇到苦難所延展的韌性,及上帝對我們的愛。
那天晚上,電視遙控器被我這顆馬鈴薯翻轉著,看到LIVE 轉播八仙樂園事件,當時真無法想像這是世紀浩劫的災難,只想到這個夏天八仙漂漂河玩水泡湯了。淡水分院離事發地點最近,但是車程也要30分鐘。手機沒出現333 簡訊,心想我非醫療人員,還是不要干擾第一線救治傷患。
6 月29 日早上,支援整形外科記錄換藥部位,開啟了往後近一個月進出加護病房的歲月。跨科人力支援,儘管穿戴全套消毒衣、手術帽、口罩,我仍認出小兒外科憶紅護理師、14C 冠琪護理長。我看到德玉護理長不時支援換藥團隊,而後勤補給如書記、洗縫課、清潔阿姨也增加倍數工作量,馬偕人的潛能發揮出來了。
前幾天患者都插著呼吸器,四肢軀幹及頭部完全包紮如同木乃伊,床頭卡記錄著燒燙傷面積都高達80-90% 以上。焦痂切開術不時運行著,隔離病房瀰漫電燒味。電燒火光吱吱作響,為了減少壓力,將組織傷害降低,主治醫師專注執行這項手術!而我透過相機觀景窗戴著口罩,仍無法阻擋這樣氣味的呼吸與聯想。
每一個重症病床,換藥都是艱辛工程。呼吸管路、不同輸液及監測管路,常常一把提起就是四五條以上。7 月2 日這天我觀察換藥團隊順暢且律動式地執行換藥任務,抬右手、舉左手、扛右腿、撐左腿、翻軀幹、清潔消毒、敷藥膏、遞送豆干( 大量紗布泡在優碘,擰乾待用,傳遞時的密碼用語)。因為這些患者是3D 傷害,所以換藥面積總是360 度,負責「抬」的年輕醫生,那段時間應該體力消耗很大。我發現護理師快速打結做為患者最外層COVER 的網狀衣很特別,幾天後我才發現網狀衣及指套這些創意DIY 耗材,原來出自燙傷病房義工及職家的趕工作業。
病房專責主治醫師不時穿梭病室照護塵爆患者,每個被我攝入畫面的馬偕醫護夥伴們,總是全神貫注執行專業。復健科治療師也啟動副木製作及物理治療的指導,營養師也早介入營養的評估,馬偕燙傷TRM 團隊更發揮平時紮實訓練,承受病人數爆量對體力負荷的挑戰。
7 月8 日我在燙傷加護病房的手術室側拍紀錄,看到流動護士( 護理部組織動員能力向來是最主動積極的,非常資深的燙傷護理長媺媺也運籌帷幄兩院區) 捧著堆滿鋼盆像座小山用完的釘槍。幾天下來我都看到醫護對醫材的大方使用,我心裡只想到:啊,虧本。我這小信的人,在往後時間對自己的想法感到慚愧。
各種救助或加油打氣物資源源不絕來臨,不只醫材,還有各種食物、水果、飲料,病房與塵爆打氣牆貼滿卡片。記憶深刻的是董光義醫師與蘇茂仁醫師利用病人在麻醉的空檔,囫圇吞棗嗑便當,然後喝著手上那罐寫滿打氣加油的飲料,臺灣人真是感性又有創意啊。
慢慢地患者陸續移除呼吸器,換藥時開始要止痛,重症醫學科黃琬瑜醫師這時就發揮讓病人不要喊痛的計量絕招。而傷友真的很努力,儘管全身還是包紮如木乃伊,但換藥時都能配合團隊口令。有一次看到有個患者努力抬起雙腳近90 度,我自己都做不到,真令我敬佩他的努力。
7 月11 日這天好不容易有追上黃文成醫師換藥行程,牆壁上時間是早上7 點50 分。黃醫師對四肢仍包覆紗布的患者比出GIVE ME FIVE 手勢,要患者手指不時伸張做運動。進步的患者能勉強滑平板,飲食自理,更多患者其實還要仰賴親人或義工協助餵食。受傷的深度,也影響傷口癒合的時程。病室外有醫師手繪Q版換藥
指引,專科護理師淑華也不時評估記錄受傷部位百分比。
上帝奇妙作為在美籍患者ALEX 身上大大彰顯著。第一次看到他時,看到那百分比記錄及腫脹驅體與吱吱電燒聲,心想可能要有國際事件了。後來在9 月2 日的出院記者會看到他穿著壓力衣,體重估計少了20 公斤。真是哈利路亞,讚美主。
四個半月過後,院牧部為塵爆患者舉辦感恩餐會。看到這群穿壓力衣的患者及一路走來關心代禱及陪伴的朋友,我的內心感動無法言喻,希望透過鏡頭定格捕捉努力的大家。馬偕就是這樣的大家庭,因為有從神而來的愛!有些時候低潮、沮喪、抱怨,但是數算神的恩典,仍有信心。
借用歌詞:「耶穌的愛激勵我,敞開我的生命,讓自己成為別人祝福。」往後我們仍然要相互扶持,因為耶穌愛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