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富源醫師榮獲醫療奉獻獎 聖經中找不到退休這兩個字

文/台北總院公共事務課王紀葳

榮獲第25屆醫療奉獻獎的馬偕兒童醫院榮譽主治醫師黃富源,在頒獎典禮中以一句「在聖經中找不到退休這兩個字」,獲得熱烈的掌聲。這個掌聲來自於對黃富源醫師信仰的堅持,也肯定他40多年在兒科界的努力;能夠獲得國內醫界最高榮譽的醫療奉獻獎,可說是實至名歸。

今年的「醫療奉獻獎」以「醫我同行」為主題。黃富源醫師受獎時,將一切榮耀歸給上帝,並感謝馬偕醫療團隊的合作與家人的支持,同時他也強調兒科醫療是他最熱愛的工作。

開創完整的兒科體系

回顧黃富源醫師在馬偕服務超過40年,不只建立完整的兒科體系,也打造紮實的醫師訓練環境,並開啟次專科制度。他在1978年設立全台首間「新生兒加護病房」及「24 小時新生兒檢驗室」,搶救無數急重症新生兒;其後更創下「早產兒外接轉送制度」,讓外院早產兒在轉送的過程中,第一時間即有馬偕團隊的參與。

當時社會環境不佳,健保尚未開辦,早產兒的照顧費用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擔。然而黃富源醫師本於對每個小生命的珍惜,積極參與成立「早產兒基金會」,擔任第二屆董事長,並連任董事至70歲,讓早產兒家庭可以獲得實質的經濟補助,以及後續的整合醫療。

成功降低全國B型肝炎帶原率

1981 年,B 型肝炎研究兩位先驅Dr.Beasley與李慶雲教授,邀請黃富源醫師在馬偕紀念醫院嬰兒室,完成台灣第一個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先驅人體試驗計畫,成果非凡且具影響力。1986年,政府以馬偕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定案實施全國新生兒B 型肝炎預防接種,成功降低全國B型肝炎帶原率從15%減少為2%甚至0.8%,一舉擺脫台灣肝病王國的污名。

新生兒聽力篩檢計畫擴及全台

2012 年全台全面施行的新生兒聽力篩檢,黃富源醫師也是幕後推手。這要回溯至他擔任「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董事期間,與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科林鴻清醫師合作,在嬰兒室率先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檢先驅計畫」,找出千分之5至7的先天性聽障兒,提早以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介入,免於終身聾啞的後遺症。

支援偏鄉醫療 提升偏鄉醫療水準

兒科主任時期的黃富源醫師(1974-1986),眼見偏遠地區醫療院所缺乏兒科醫師人力,於是自1981 年起,輪派兒科醫師至台南新樓醫院、虎尾聖若瑟醫院、羅東聖母醫院、花蓮門諾醫院及恆春基督教醫院等院所支援。這項支援計畫持續數年,使偏遠地區的兒童能獲得同等就醫權益。同時他也致力提升地區基層衛生人員的醫療水準,不辭辛勞地應邀至台灣各處演講,給予基層醫護人員指導,為台灣公共衛生盡最大心力。

投身醫學教育致力培養新秀

黃富源醫師最經典的傳承,就是提醒後輩,要看的是「病人」而不是「病」,藉由眼、耳、手、口的仔細觀察、認真聆聽、觸診及問診的多面向診療,遠比依賴檢查儀器更為貼近病人。在黃富源醫師的門診中,問診占了很長的時間,也曾不時低頭不發一語仔細思量,一會兒又叫病人站起來或彎腰,在教學門診時,還得轉過頭來對實習醫師與住院醫師再次叮嚀,時而出些考題、時而嚴厲,整個過程讓病人及年輕醫師都受惠。在台大及北醫數十年任教「小兒科學」,實戰實教的風格,更是令學子難忘。

醫療制度的革新

黃富源醫師於2000至2002年,借調擔任衛生署( 現改制為衛生福利部) 副署長期間,推動及新創多項制度,例如:
1. 成立國家級倫理委員會
率先帶動醫界對倫理法律社會議題、臨床倫理諮商及病人隱私的討論及重視。以致目前區域醫院以上的醫療院所及醫學會皆有此委員會之設置。
2. 成立全國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
雖然器官移植技術日益精進,無奈器官來源仍十分短缺。他於2002 年推動成立「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支持器官捐贈制度化,期盼藉之建立公平
分配機制,將大愛捐贈的珍貴器官妥善運用,讓更多民眾認同及支持器官捐贈。
3. 評鑑制度提升母乳哺育
為響應世界衛生組織推動母乳哺育,增進嬰兒與母親的健康,他大力支持母乳哺育推動政策;且在制定醫院評鑑項目時,將母嬰親善列入評鑑項目之一,讓各醫學中心參與母嬰親善認證作業,奠定國內推動母乳哺育基礎。這種做法,促使醫院及醫師積極鼓勵並協助母親哺餵母乳,大幅提升國內產後一個月的純母乳哺育率達68%,二個月內的純母乳哺育率為62%。

協助國人對抗SARS

2002年卸下衛生署副署長職務之後,2003年SARS肆虐期間,接受時任行政院
游錫堃院長的囑託,臨危受命擔任「行政院SARS防治委員會」副總指揮( 總指揮是李明亮前署長)。他以感染科的專長,努力協助國人度過SARS風暴。兩個多月的不眠不休,參與了所有重要決策,包括SARS專責醫院的成立。

文字與媒體的衛教熱忱

臨床醫務之外,黃富源醫師更以深入淺出方式,撰寫多本兒科醫療著作,亦帶
領兒科菁英編纂的《臨床兒科學》,更堪稱台灣醫學生必讀的教科書。今年11月,他更將一生從醫的經過與看診經驗,結集為《悠悠醫者心-半世紀獻身台灣兒童醫療的故事》,毫不藏私地表達傳承的熱望。
其實,在醫生少上電視媒體的時代,他也常在需要的時候,勉強自己應邀到電視台傳播正確的醫療觀念。

如果重新再來 還是要選擇兒科

兒童醫療是一門特殊的醫療範疇,面對身體不適的病童,除了哭泣,很難正確描述身體的情況。於兒科臨床工作服務40多年,黃醫師養成了敏銳的診斷能力。回顧這一切,他不加思索的說:「如果重來一次,我還是要選擇兒科。」如今獲「醫療奉獻獎」肯定,這位許多小病人口中的「黃爺爺」仍保有一貫的熱誠,如同他的一本著作書名——「孩子,我希望你更健康」,是最傳神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