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最高點 馬偕牙科治療前進司馬庫斯

文/台北總院院長室主任潘雅卿

2015年5月,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學生票選參訪「全民健康保險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DS)服務區,選中馬偕紀念醫院承作的尖石後山地區進行實地訪查,由張鴻仁教授率隊,承蒙中央健保署北區分組林阿明組長重視隨同視察秀巒衛生室、司馬庫斯及鎮西堡等地,並與當地住民進行對話,了解偏鄉地區民眾對醫療的需求性。

其中,住民提及了牙科就醫的不便利性,從司庫到竹東最近的牙科診所,來回需要一天的時間,這個期盼已久的聲音,成為醫院與健保署間討論的重點事工,也深獲口腔醫學部劉崇基主任的支持,由翁依岑醫師及江玉琴、王祥瀚兩位護理師組成的牙科醫療團隊,遂於11月11日前往司馬庫斯部落,進行為期三天共六診次的牙科服務。統計此次的醫療成果,包括就醫人數達47人,大人23人、小孩24人,總就診人次為72人次,並且獲得部落居民廣大的支持與迴響。

醫師耐心與看診娃互動
打從一開診,幼兒園老師即陸續帶著幼童前來塗氟並檢查牙齒。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訂定2010年全球口腔保健指標,90%的5歲就齡前兒童完全沒齲齒,12歲兒童齲蝕指數要在2顆以下。部落娃兒們離這指標有相當大的距離,小小年紀就有10顆、7顆、6顆齲齒的大有人在,一聽到這樣的初篩結果,心想這該如何執行下去呀?
只見翁醫師相當有耐性地一個個先與娃兒們互動。
「有在外面看過牙齒嗎?」「沒有呀!」
「那我先介紹我手上的設備唷!你看,這是大象鼻子,它會吸走你流出來的口水。
這個會噴水,先噴在你手上,有一點點的也有很多的。再來這個會吹氣哦!吹吹看!這個小小圓頭的,它會轉然後把你黑黑的牙齒磨掉,就變很漂亮哦!先在你手上轉看看,會痛嗎?不會齁!那我們就開始囉~會痛的話就舉右手告訴我,我就停下來,哪隻手?對!右手!開始囉!我們先試試數到5,1、2、3、4、5 這樣可以嗎?可以齁,再來數到10 哦!」
就這樣一位蛀了10 顆牙的四歲女娃,竟一次治療了4 顆牙直到累了沒耐性才起身,拿著鏡子不斷看著那補上樹脂的白牙高興地離開。
成人則緬靦地問可以看牙嗎?可以洗牙嗎?護理師一位一位地先詢問有無菸酒檳榔習慣,要不要做口腔篩檢呢?上了治療椅的大人們,不知道可以舉右手,只見他們一會兒握拳抱胸、一會兒伸腳曲膝地,想必是緊張萬分不知所措。

偏鄉醫療永不停歇
三天的診療很快就結束,每個診次醫師都沒有停下手過,晚間9點下診,整理完病歷早已逾11點,卻仍只完成部落不到五成住民的初篩治療。偏鄉離島就醫真的很難,健保能提供的也只是牙科治療的部分,後續膺復植牙等仍遙不可及,X光設備的欠缺也是另一問題點。
2016年起,後山10個部落共分成五區,預計每年各兩梯次的方式來為後山部落進行牙科治療,期待落實就醫在地化,讓偏鄉民眾有更充足的醫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