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情相待 血液透析個案疾病適應及資源運用

文/台北總院社會服務室醫物專科社工師袁萍芳

1997年起身心障礙者保護法修正為「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採納「國際功能、身心障礙與健康分類系統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簡稱ICF) 」之八大身心功能障礙類別為判別依據,並自2012年起開始實施以ICF編碼方式換取身心障礙證明。
鑑定項目除舊制身體結構、功能鑑定(BS碼),新增社會參與及環境鑑定(DE碼)。社工師為社會參與及環境鑑定(DE碼)鑑定人員之一,在評估過程中發現許多初次診斷需要長期接受血液透析的個案,在生活過程裡有許多的擔心、焦慮與失落,甚至於比較容易退出社交生活,疾病適應過程成為個案及家屬生活再學習的重要功課。
本院社會服務室及血液透析室會定期舉辦腎友活動,過往大多以戶外郊遊為主,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協助血液透析個案、家屬與醫療團隊之間建立良好的照護溝通管道;鼓勵病友勇於走出戶外,拓展生活領域,藉此建立樂觀、開朗、自信的人生觀。今年度本院改變病友會的型態,特別協助新腎友,舉辦自我心理照顧團體,希望透過小團體的模式,個案與家屬在安全的團體氣氛下分享疾病適應歷程,表達心理感受,病友及家屬有機會直接溝通,將失落轉化成能量,共同面對長期血液透析之生活。
目前各縣市政府皆成立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提供身心障礙者個別化轉銜服務,個案管理人員會依個案需求,聯結所需之就醫、就學、就業、就養等服務。接受長期血液透析的個案可善用政府各項資源,使得不論面臨各種不同階段生活,都可獲得更多支持及調適。身心障礙者服務單位的相關資訊,可至各縣市政府社會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