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團隊 尖石傳愛

文/楊喻淳

馬偕紀念醫院承接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IDS計畫,長期針對新竹尖石鄉內後山部落提供偏鄉醫療服務,並設置固定醫護人力於秀鑾衛生所,今年已邁入第14個年頭。其中,最為人知曉的部落應為新竹後山海拔最高的「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
清晨八時從台北總院出發,只在新竹內灣前加油站及秀巒衛生所稍作休息,抵達泰崗教會時已經是午餐時間,而從泰崗到司馬庫斯還有近1小時的顛簸山路。歷經兩個山頭的起伏與大雨沖刷後每況愈下的路面,容易暈車的平地人非得提前半小時吞顆暈車藥,才有機會安好上山。沿途的壯麗山景、風光明媚,實在無福消受。
這次年度大型成人健檢活動的醫療團隊由楊育正院長領軍,施壽全副院長及劉建良副院長負責內外科診療,骨科黃德揚主任、家庭醫學科詹欣隆醫師、婦產科楊子逸醫師、牙科謝旻桓醫師、物理治療游孟華技術主任及資深護理師等人各司其職,陣容堅強。淡水分院急診醫學科簡定國主任則負責急救種子訓練課程,將「叫叫CABD」及團隊急救等最新觀念帶至後山部落。

因著新年度的IDS計畫調整,大型活動改為一年五部落急救種子訓練課程,培育部落青年自救救人的知識與技能,以期更貼近部落居民須要。雖是最後一次的關門大型活動,仍援例有12位馬偕醫學院學生參與,期許在偏鄉醫療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們立志行醫的初衷,傳承意味濃厚。

身為行政人員的我,無法協助醫療作業,只能默默在旁觀察與紀錄,原民朋友的樂觀與幽默令人印象深刻。司馬庫斯的夜診時,有位男子騎乘野狼機車前來(許多病人在工作空檔或結束後才騎著野狼機車出現,腳上雨鞋是基本工作配備),一報到即引起一陣驚呼,原來男子右眼掛著超大黑輪且眼球充血。男子開玩笑地說,「是被太太揍了一拳,不過看不到也沒關係,一隻眼睛打獵比較準啦。」眾人聽了失笑不已。其實男子是前一天工作時,被大型懸吊器械擊中眼睛,本來打算置之不理,正巧遇到醫療團,在工作之餘前來就醫。

這一回上山,我再一次認識後山部落的單純、熱情、樂天、有禮,卻也心疼他們因為地處偏遠就醫不便,身體就算有病痛,寧願忍耐也不願意就醫。尤其在部落裡因為口腔衛生教育不足,絕大多數居民都有齟齒及牙周疾病。因而在司馬庫斯的兩個診次中,牙醫師和助理的手幾乎沒有停下來過。

司馬庫斯在互助共生制度下發展觀光事業,躍身媒體眼中的「最賺部落」。海拔1500公尺的後山部落,看似缺乏,卻凡事感謝上帝。幫水蜜桃修剪雜枝,也不忘禱告求神祝福來年的豐收。只是後山部落居民的健康,在每周一次的分科巡迴醫療服務中是否足夠,值得我們省思。除了治療居民病痛,如何透過衛生教育宣導,讓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深入人心、身體力行,更是下一階段醫院必須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