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哺乳關鍵4階段

文/淡水院區護理部副主任李美玉

當哺乳變成全民運動,有媽媽開始擔心:「我已經照著書上與別人經驗分享的做了,為什麼我的寶寶還是吸不到母奶?」或者會有焦急的阿嬤跑來問我說:「母奶就那麼一點點,小嬰兒到底吃不吃得飽?需不需要加奶粉?」各種問題隨著小孩的出世排山倒海而來。其實許多疑問都可以透過請教護理人員而得到解決,產後的住院期間更是媽媽學會哺乳、擠奶的最佳時機,把握這段學習的黃金時期,可以讓後面的哺乳過程不致手忙腳亂。
懷孕6個月後,母親體內即會分泌初乳,因此即便是早產兒也可以喝到媽咪的母奶。許多母嬰親善醫院,鼓勵媽咪盡早開始哺餵母乳,因此出生後24小時以內,就可以讓嬰兒跟媽媽進行肌膚接觸。此時期母嬰之間的互動相當重要,可以刺激母親的泌乳反應(請問這樣寫正確嗎)。而餵奶時,最好的方式是「親餵」,其中又以「躺餵」對媽咪來說最為放鬆與舒適。

學習正確餵奶姿勢

正確的餵奶姿勢應注意以下幾點:
1.與孩子肚子貼肚子:托住孩子的背與腳,使媽媽與孩子肚子相貼。若姿勢正確,餵奶時應該會只看到孩子的一隻眼睛。嬰兒的包布也不用太多,反而應盡量增加肌膚接觸的機會。有些媽咪害怕嬰兒因此著涼,但其實當孩子貼在媽咪身上喝奶時,兩人的體溫都會升高,不必過度擔心。再來,包布太多也可能會影響到孩子喝奶姿勢困難,造成吸奶效果不佳。
2.注意嬰兒含乳嘴型正確:餵奶時若嬰兒含乳的嘴型不正確,除了不容易喝到母奶,也可能造成媽咪乳頭破皮、疼痛。因此媽咪要餵奶前,可以先托住乳房,觸碰、滑過孩子的上唇,引導孩子將嘴巴張大,再將孩子的嘴巴就乳。此時觀察重點為「孩子的嘴角要張開超過140度」、「下嘴唇要外翻」、「臉頰不內凹」。以上皆符合,才是正確的含乳嘴型。除了用眼睛觀察,也可以聲音判斷,孩子若有確實吃到母奶,可聽到吞嚥與喉頭的聲音。
3.觀察是否有正常大小便:一般嬰兒1天約有6次小便,媽咪可以注意每次尿布拿起來都是否都有點重量。這樣可以判斷是否有正常吸收母奶。
4.等孩子清醒時再餵奶:讓孩子在清醒時吸吮也是提高哺餵母乳成功率的技巧之一,可以避免餵奶中斷或是含乳姿勢不正確而影響吸奶量。若是孩子還昏昏沉沉的,也不必刻意激烈地喚醒,只需要稍微將包巾/衣服掀開,或是換尿布,就能讓孩子清醒。

新手媽媽常疑惑,明明每次孩子餓了都有趕緊餵奶,但是怎麼一下就不吃,過不久卻又因為肚子餓而哇哇大哭。有些焦急的父母,看見嬰兒哭不停、又不見體重上升,因此非常緊張是不是沒有吃飽。其實這是因為孩子的胃容量小,飽得快消化得也快,每餐大約2個小時便消化完畢,因此剛出生的階段需要頻繁的餵奶。
另外,嬰兒出生後,體重自然會稍微下降,直到2週之後才會逐漸恢復出生時重量,因此這階段體重增長與否並非孩子吃飽的指標。
在這種情況下,此時期建議母嬰同室,一方面符合孩子需要頻繁喝奶的需求,另一方面減少媽媽往返病房與嬰兒室的疲累。而且在病房中可以躺著餵奶,母親也可以一邊休息。

住院期間可向護理人員尋求協助

剛住院時屬於新家庭組成時光。家人都還在適應新生命的到來,雖然親屬與朋友都會急著探訪,但是這樣反而讓媽咪不能休息,建議還是安排等到做月子的時候再探視。反而住院過程中,媽咪要把握機會學會如何餵母奶或擠母奶。餵奶的技巧是可以學習的,在醫院裡,專業的護理人員隨時都能夠提供立即的協助。哺乳遇到瓶頸的媽咪可以讓護理人員觀察餵乳的情形,協助調整姿勢;或可教導媽咪判斷嬰兒的尋乳反應,日後回家自己帶嬰兒時能夠更加上手。此外,雖然不建議太早使用吸乳器,但是日後有需求的媽咪也可以將吸乳器帶至醫院,向護理人員請教正確的使用方法。

家人支持 紓解哺乳媽咪壓力

我觀察到許多媽咪在哺乳期間,自己的身體還需要好好休息,卻又必須兼顧孩子的需求,累積下來,有時候親朋好友的關心也會對媽咪造成壓力。餵母奶成功的關鍵只有「放輕鬆」,不必擔心是否如別人一樣「多產」到需要買另外一個冷凍庫或是可以做成母奶皂,只要符合孩子的需求就好,家人也應該給予媽媽最大的支持。
若是出院後遇到哺乳的問題,仍有母乳支持團體、母乳協會、母乳諮詢門診等許多資源可以提供媽咪協助。緊急或不方便外出時,也可以妥善利用醫院設立的母乳諮詢電話,或利用護理人員家訪、看診時間盡量詢問。哺乳媽咪要記得「先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別人」的順序,並且認知到媽咪的角色不會因為哺餵母奶有沒有成功而改變,放鬆心情、掌握正確的餵奶訣竅才能夠享有最好的哺乳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