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身體診察就在細節裡

文/馬偕兒童醫院名譽顧問醫師黃富源

大約40多年前,有一次台灣兒科醫學會理監事會議結束後,時任台大醫學院院長,也是醫學會理事長的魏火曜教授叫我過去坐在他身旁。那時我是馬偕紀念醫院兒科主任,也是醫學會理事。他說:「黃主任,你不要生氣,我想告訴你:昨天電視出現你看病的畫面,你的聽診器放在病童的外衣上面,那是不好的示範。」原來前一天記者來門診,想要拍攝一個看病的鏡頭,因當時門診已快結束,為了趕時間,我無意中將聽診器放在孩童的背上做做樣子,並未掀開他的衣服。沒想到這個錯誤的畫面,竟然被魏教授看到了。我不敢解釋那是匆忙之間應記者要求所拍的,只能恭敬回答:「謝謝教授的指導,以後一定注意。」

聽診器要正確使用

此後我對電視、報章雜誌的看病畫面特別敏感。一見錯誤的報導,就會想盡辦法去函告知。有一天,在某大報的醫藥版出現了看病的鏡頭,醫師把聽診器放在穿外套的病人背上。我趕緊剪報寄到報社,並誠懇說明這是錯誤的示範,請以後不要刊登這種畫面;未料該報仍然繼續重蹈覆轍。我只好打電話找認識的醫藥記者,告訴她錯誤在哪裡,她答應會改進。沉寂一段時間後,兩年前在同一報紙上,又出現某大醫院的心臟內科主任,在講解心房顫動時,把聽診器放在病人衣服上,並沒有掀開衣服。我只好將剪報寄給該院,希望之後更留意,但並未收到回音,也無從知道該主任以後會不會改進。

去年某日,我去衛福部開會時,路過展示「視病猶親」攝影作品的走廊。看到一幅得獎作品,呈現的又是一位內科醫師把聽診器放在老婦人穿外衣的背上!由於我認識主辦單位的秘書處主任,告知這幅得獎佳作是不良的看病示範,很感謝主任在第二天就把它取下,總算有人從善如流。

正確的量血壓方式

因為掀開病人衣服,才可以看到病人皮膚顏色以及胸部有無異常,然後再把聽診器放在胸前或背部,才是正確的聽診模式。無奈部分醫師為了看病搶快,不遵行正確的看病方式,不僅誤導民眾,也會因聽不清楚而無法作出正確的診斷。

此外,我也常看到量血壓的錯誤示範。有一年,一本宣傳定期量血壓的官方刊物,封面照片測量血壓的血壓布袖袋(blood pressure cuff) 竟綁在病人西裝外套上,這是醫學院上課時,老師屢屢告誡學生要注意的,沒想到衛生單位的刊物竟出現這種錯誤畫面!我又急電出版單位,但已無法收回,因已發行出去了。

口罩應完全遮住口鼻

又有一次,我收到某一家醫學中心的院刊,封面介紹醫院外科團隊的創新手術;畫面是在開刀房拍攝的,有主刀者、副手、麻醉師。不料,我看到一位副手的口罩只蓋住嘴巴,沒蓋住鼻子,這又是不當的感控畫面。因為在開
刀房,不管是主刀者或副手,所戴的口罩都應蓋住口、鼻,不能只蓋住嘴巴。我及時告知院刊的發行人,雖然已發行出去,但他卻要求發刊單位務必想盡辦法把刊物回收,並重新拍一張正確的照片刊在封面上。這家醫學中心的謹慎作為,令我感動。

結語

醫學一直在進步,不管是知識、技術、檢驗及藥品,都已日新月異;但我們醫師在追求醫療進步的同時,是否也要記得看病的ABC ?也就是:
1. 聽診時要把病人的衣服掀起,不要將聽診器放在外衣上。
2. 量血壓時,要把西裝、外套脫下,血壓帶要綁在沒有外套的上臂。
3. 戴口罩時要連口及鼻一起遮住。

 

《本文轉載自 2018 年第62 卷第1 期 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