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賀吳再成榮譽院長榮獲第廿三屆醫療奉獻獎

■編輯部

第廿三屆醫療奉獻獎10月26日舉行頒獎典禮,本院榮譽院長吳再成獲頒個人醫療奉獻獎。自行政院毛治國副院長接過獎盃,謙虛的吳再成院長表示,能夠獲得這樣的肯定不是自己的成就,而是全體馬偕人的功勞,也是上帝美好的做工。11月5日全院大禮拜時,吳再成院長特別將獲得的獎項獻給馬偕紀念醫院,並由楊育正院長代表接受。

開啟馬偕新時代 成為社會公益資源
吳再成醫師1951年自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即到本院服務,投注畢生心血與熱誠。服務初期醫院只有一百床、近一百名員工。1976年,在醫院樓房破舊損毀,其他醫院相繼設立,面臨日漸衰微或發展向上的分歧點出任院長,為維繫醫院生存以便繼續服務病人,在無外來資金援助下,以開源節流預防浪費,分期重建與維持醫學水準,完成兩棟醫療大樓的興建,為本院如今能持續服務民眾紮穩腳步。
重建後的馬偕紀念醫院一舉擴大規模成為大型教學醫院,為要維持病人優良的就醫品質,吳院長秉持「誠實正直 謙遜憐憫,愛人如己 關懷弱勢,創新卓越 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在院內推行成長計畫,採用NEC電腦使醫院作業進入電腦化,並引進現代管理觀念,在各部門推行管理制度改革,讓病人以最低費用得到最高醫療品質。並且舉辦員工禮貌運動,培養醫護人員履行愛的服務與精神,體貼病人與家屬就醫感受,各項努力獲得當時衛生署、教育部教學醫院評審委員會評審為準一級教學醫院。
吳院長大力支持兒科發展,使每位來院兒童都能得到最好的治療。在兒科主任提出設立「新生兒加護病房」構想時,協助尋找資源支持設置,更增設「新生兒檢驗室」,對馬偕兒科發展有莫大助益,更為台灣兒科醫學寫下劃時代的意義。吳院長任內,亦陸續增設癌症專科、語言聽力中心、成立血液透析室、核子醫學中心、復健科、職能治療科、開辦初步防癌門診等醫療業務推動,規模日益茁壯,服務病人人次漸增,成為社會大眾信賴的醫院。

關懷病人身心靈 建立平安線 創自殺防治
而吳院長立定馬偕紀念醫院身、心、靈完整醫治之「全人醫治」方向,使本院發揮基督教醫院特色,除了顧及醫治病人身體疾病,並且強調心靈關懷。
擔任院長期間,正視社會型態轉變造成現代人心靈挫折,而都市生活中又缺少支持系統所帶來的問題。1979年輔導「馬偕生命線」向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立案改名為「台北生命線」,促其獨立發展,以爭取更多社會資源支持。另外強化馬偕協談中心陣容,併入「基督教台北家庭協談中心」擴展服務,並設立「馬偕平安線」,成為最早投入自殺防治的醫療團體。

引進急重症救護觀念 建立台灣醫師訓練計畫
1952年吳院長於本院完成實習醫師訓練,隨即應聘為內科醫師。1958年取得中英奬學金前往英國受訓專攻心臟內科,1967年通過美國外國畢業醫師執照考試,同年赴美再深造心臟血管疾病及研究在加護病房之診治。返國復職後即將心肺復甦術訓練引進台灣,並每年為見實習醫師、住院醫師、護理人員開辦CPR訓練課程,直到今日CPR課程仍持續進行著,成為台灣急重症救護基礎重要的一環。

率領全院投入重大災難緊急救援
1979年,台北市發生撫遠街爆炸案。當時吳院長率領馬偕全院同仁通力合作救治,面對到院的重傷病人,秉持「不拒絕收治」的精神價值,全力投入緊急照護,獲得社會各界肯定。
1982年,內湖福田煤礦發生災變意外,台北市緊急動員轄內各級醫院,吳院長當時率領全體同仁進入緊急救護待命狀態,並且勇於應變,在苦等不到病人時,本院兩名醫師、兩名護士勇敢親赴礦坑,冒死深入坑道救難救治的搶救行動,感動社會各界,並獲各大媒體爭相報導此項義舉,並讚譽為「馬偕醫院模式」。

關心偏鄉醫療困境 承擔後山醫療
偏鄉醫療資源的匱乏,更是讓吳院長立志於偏遠地區設立醫院,支援地方基層醫
於是自1980年7月起,本院連續十年於暑期率團前往澎湖開辦義診;1982年開始也派遣醫師支援蘭嶼鄉醫療服務。80年代的蘭嶼鄉對外交通不便,主要靠每周二班船運及9人座小飛機往返台東,當時吳院長還親自號召,鼓勵有志醫師克服萬難前往。並於1983年及1985年響應當時衛生署呼籲,分別開辦成功、太麻里、富里群體醫療執業中心。1984年與省立台東醫院實施合作計畫,支援半年後該院業績成長81.5%。
在支援省立台東醫院的同時,發現台灣後山-台東的醫療資源缺乏,台東縣政府雖有心照顧後山居民健康,卻缺乏財團醫院前往進駐,因著前述偏鄉服務經驗,當欲設立分院時,吳院長秉持「哪裡有需要,就到哪裡去」的精神積極奔走協助,促成1987年馬偕紀念醫院在台東市鯉魚山下設立分院,為台東民眾服務。前衛生署署長張博雅女士曾讚賞馬偕紀念醫院至台東設立分院是對台灣社會貢獻的最大見證。
如今台東分院已成為區域醫院並承擔後山地區的醫療重責,去年開始籌設新建急重症醫療大樓,期待完工啟用後能落實醫療在地化,讓後山的民眾罹患重病時享有在地醫療的權利。

關懷弱勢團體 奔走促成三大基金會
擴建後的醫院營運日漸穩固成長,吳院長有感於兒童死亡原因中,排行第一的竟是意外事故傷害,其中又以燒燙傷最為常見,遂於1988年11月與中國美生會慈壇社共同發起成立「中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打出「沖脫泡蓋送」的五字訣口號深植人心,讓民眾皆能迅速地緊急處理燒燙傷病人,協助燒燙傷兒童獲得適切的醫療服務與費用的支持,更於1991年11月獲頒第一屆中華民國社會運動和風獎蒙前李登輝總統召見表揚。
為體念安寧醫療精神的落實,給予臨終病人安詳的醫療服務,同時落實關懷病家心靈撫慰,吳再成院長並在淡水院區成立國內第一個安寧病房,使台灣成為世界第18個設有Hospice care的國家,繼成立兒童燙傷基金會後,再於1990年12月成立「中華民國安寧照顧基金會」,奠定臺灣在全球安寧療護工作上的地位。
1991年,吳院長觀察到早產兒家庭龐大的醫療負擔,於是結合早產兒醫療支持團體,成立「中華民國早產兒基金會」,支援當年無全民健保時代,身陷早產兒醫療重擔的家庭,獲得社會廣大迴響。

打造良善就醫環境  持續貢獻逾一甲子
吳再成醫師謙卑為懷,始終能以關懷體念之心對待病人;看見社會角落中待援助的弱勢族群;更以其遠見、用人唯才的經營理念,打造良善的就醫環境,卻始終不以個人成就自居,永遠站在最後線給予支持。於1992年屆齡退任院長時,獲頒象徵醫院最高榮譽的「榮譽院長」殊榮,並在2011年其服務滿60年之際,獲頒本院「特殊貢獻獎」,時至今日,仍繼續在本院擔任心臟內科醫師,堅守崗位長達62年,可謂「台灣醫療的拓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