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院區社會服務室社工師李文怡
四歲大的巧巧手舞足蹈吱吱喳喳的跟著爸媽走進社會服務室,「社工師阿姨,我爸爸說我們要來約早療評估,再幫我評估看看我有沒有進步喔。」
巧巧是個甜美小女孩,一年多前巧巧在家附近診所就診時,社區診所的醫師發現巧巧已經兩歲了,卻只會簡單的幾個單音,請家長帶巧巧到醫院進行早期療育聯合評估。猶記得那日炎熱的午後,個性害羞的媽媽與老實的爸爸片段地轉述診所醫師診療的資訊,社工師在會談中發現,父母不甚清楚孩子的發展情況,原來,巧巧的父母為了維持家計,帶著孩子在市場擺攤做生意。
「我們每天忙著做生意賺錢沒有太多時間跟她講話、教她,但我看孩子能吃、能睡,我們說話她也聽的懂,只是比較不愛講話。社工小姐,我的小孩情況有那麼嚴重嗎?」
透過說明與解釋,幫巧巧安排了整體性早期療育聯合評估,經過多科別跨團隊的評估診斷,結果顯示兩歲三個月大的巧巧,有認知及語言發展遲緩的情況。
依照醫師及治療師的建議,安排巧巧接受一段時間的語言治療訓練,同時社工師也協助案家將巧巧的發展需求通報至社會局早期療育通報轉介中心,請中心評估派早療個管師介入,提供到宅育兒指導的服務及相關社會福利資源的連結。一年多來,巧巧接受醫院的療育服務、也連結了公立幼兒園的轉銜資源、社會局亦派員到宅提供相關服務;同時巧巧爸媽也因這段時間密集關心巧巧的發展情況,與孩子建立起更多的溝通與互動,親子關係的發展逐漸活絡。
這次看到巧巧時,她已經可以喋喋不休的描述著幼兒園所發生的有趣故事,原本害羞寡言的媽媽也增添幾分自信,而老實木訥的父親也因為家庭的正向改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認識發展遲緩
我們生活週遭有許多六歲以下兒童,其實只要多留心關注身邊兒童發展,就可以早點為慢飛天使們,搭建牢固的翅膀。依據兒少法規,發展遲緩兒童,意指在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語言及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有疑似異常或可預期有發展異常情形,並經衛生主管機關認可之醫院評估確認。
根據統計,兒童發展遲緩比例約占6%,以2012年台灣約有23萬名新生兒,其中約1萬4千名兒童可能會有發展遲緩的問題。造成發展遲緩的原因很多,因生產過程的傷害、先天性遺傳疾病、後天疾病所造成,或是因學習刺激環境不良因素,皆有可能會造成孩子發展遲緩。然而發展遲緩並不可怕也非無法改善,只要透過專業治療訓練、家庭情境的配合、相關資源的運用,孩子仍然可以逐漸迎頭趕上。
使用資源讓天使的翅膀更為穩固
以巧巧為例,家長可獲得的早期療育資源包含:
一、醫療面向
目前各縣市衛生局轄區內皆有認定核可的醫療院所可以為兒童進行發展評估診斷,同時各大醫療院或是地區型復健診所也提供兒童早期療育的服務,家長可依兒童發展需求及居住地遠近進行選擇。
二、社會局面向
各縣市政府社會局轄下皆設立早療通報及轉介中心,其提供發展遲緩兒童及家長療育資訊、社會福利資源(如:發展遲緩兒童療育及交通補助)、連結到宅療育、親職教養資訊等,提供家長在醫療之外,其他社會及心理所需的資訊諮詢服務。
三、教育局面向
教育局針對發展遲緩兒童在學齡前階段的教育需求,也設立了部分的特殊教育班級或是巡迴輔導老師等資源,滿足發展遲緩兒童的特殊教育需求,家長可依據醫師開立的發展遲緩診斷證明或是發展遲緩評估報告向教育局諮詢相關服務。
四、家庭面向
除了上述醫療、社會及教育資源以外,家庭情境的配合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家長除了配合醫師、治療師、社工師、老師等人員為孩子提供服務外,家庭成員共同瞭解兒童需求、建立一致的早療認知及教養態度,並從生活情境中提供孩子穩定的學習示範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因為家庭環境是孩子學習及能力養成的重要溫床,家庭成員的配合,將使兒童可以更穩定發展。
慢飛的小天使需要我們一同協助他/她的羽翼茁壯,終有一日,他們將會有力量獨立飛向那片寬廣的天空,自由快樂的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