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到有的內部組織制度革新

■黃瑞美口述‧曾筑君整理

現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院長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醫事室主任

以上帝之名設立的馬偕紀念醫院已有130餘年的歷史,無論規模或業務發展都蒸蒸日上,這正是有上帝保守及歷代馬偕人用心經營與扶持下的成果。而曾經一同服事的同仁都是醫院成長的見證人,也是珍貴的活歷史,透過「馬偕人講古」系列報導,讓我們一同回憶那段美好的時光。

本次分享的老馬偕人─前台北院區醫事室黃瑞美主任,現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黃前主任於1972年底到馬偕醫院服務,從護理轉行政單位,共計服務37年餘,閱歷豐富。

脫胎換骨的蛻變
1972至1983年間,馬偕紀念醫院面臨重大轉變,這場蛻變也讓醫院浴火重生,脫胎換骨奠定今日發展的基礎。40年前淡水分院落成,二樓為2A病房、開刀房、3A、3B外科病房及4A、4B內科病房,台北院區則以婦產科為主,兩院區病床合計約500床。
當時醫院因院舍老舊不堪使用,除重新整修醫療大樓(現今福音樓)外,醫療環境也因未有保險制度,因而經營處於相對弱勢的環境,加上1976年長庚醫院的興起,造成許多醫療人才出走,醫院一度經歷過眾多磨難及挑戰,幸得上帝的眷顧終能安然度過危機。

內部管理的革新
以往,因規模較小,許多作業並沒有特別區分或建立管理制度。但醫院從500床擴建至800床,許多內部作業也需隨之調整。當時在吳再成前院長與黃佳經前行政副院長的規劃下,首度成立「專員制度」,分為「一般行政組」─蔡國雄專員、「績效成本組」、「稽核組」─王義宗專員、「工程組」─鄭福信專員,而黃前主任則擔任「醫護組」專員一職,共同協助各單位建立內部組織。
專員們初接規劃工作,同時也是幕僚人員,更直接跟著單位同仁並肩作戰,以便更了解單位實際運作情形。
內部的組織制度建立後,更導入單位成本概念。當時許多管理師都由東海大學資訊科系畢業,利用資訊系統輔助單位成本管理,從無到有的過程,可以想見當時同仁的壓力不小。

盡心盡力、互相扶持的精神
無論是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或是後端的行政人員,只要是為醫院好,大家都不分彼此相互幫忙。印象最深刻的是,常常見到美惠(註:前庶務課課長)手拿一個本子,到處巡視醫院的環境,無論是清潔問題或是工程需要維修,隨時記錄起來。並與維修課配合良好,有發現需維修處,都直接先行維修,再請單位補維修單,因此醫院整體環境或是清潔衛生都維持良好。所有員工都很同心,不互相計較,自動自發盡力為醫院服事,很多事物都是大家默默確實「做」出來的,貫徹聖經教誨的信念。
「無論做甚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哥羅西書第三章23節。

向前看向前走
雖然現在醫療環境惡化,但我們還是要努力向前看,將眼界放寬,這樣才能看到上帝給我們的曙光所在。正如聖經所說的:「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三章13~14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