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高壓疾病治療新發現 人工肺臟取代肺氧合功能效果佳

新竹馬偕李孟霖醫師旅美研究獲肯定
■編輯部

肺高壓病人的治療過去需仰賴肺臟移植一途,但因肺臟移植的困難度高且取得不易,病人常在等待的過程中不幸過世。新竹馬偕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李孟霖透過實驗證實,藉由人工肺臟取代原來肺臟氧合的功能,對病人全身循環及灌流有更好的效果,並因此榮獲「2011年台灣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學會的心臟外科醫師新秀論文獎」殊榮。
研究中發現,因肺高壓等待換肺的病人,目前已可以嘗試並於臨床上進行二種過度到移植的治療方式,李孟霖醫師表示,一個是製造心房中膈缺損同時使用靜脈循環式的葉克膜(ASD+VV-ECMO; atrial septostomy plus venovenou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及人工肺(TAL; thoracic artificial lung)。
葉克膜可以幫助病人肺臟氧合的作用,心房中膈缺損可以幫助減少右心室因肺高壓造成的負荷;人工肺則可以取代原本肺臟氧合的功能,這兩種創新的治療模式雖然已經開始在臨床上嘗試,但是執行的數量仍算少數,本次在美國密西根大學葉克膜實驗室( ECMO lab of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的研究就是利用大型羊隻的動物實驗來比較這兩種治療模式對右心室生理學產生的影響。
該實驗結果顯示,這兩組治療模式在短期內對氧合的效果是相當的,對於右心室的減壓效果也是相當的,但是血中的乳酸含量以及溶血狀況有所差異,人工肺這組比較低,間接證實人工肺這組對於全身循環及灌流應該有比較好的效果。
經由這個短期研究可以窺見,人工肺對肺高壓病人的治療有發展的潛能,而未來的研究將著眼於更長時期的觀察及測試,最終期望能將這兩種治療模式有效運用並推廣於臨床肺高壓病人的治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