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河院長口述/公共事務課王紀葳整理
台北院區心導管室於七月中旬舉行更新落成啟用感恩禮拜,早在平安樓興建規劃前,我那時擔時任心臟科主任,即建議需考量病人緊急處理與照顧,規劃為一體成形之動線,以便讓病人獲得最好的照顧,在醫療處置上也能發揮最大的效用。
如今心導管每年服務2500多人次,且在不斷自我要求下,看到心導管室的增建,心中甚是感謝與感動。
回想七○年代初,淡水院區心導管室購買了一台舊型的設備,這在當時尚稱特別,為了發揮心臟內科的完整性服務,當時與周友三醫師共同鑽研,爾後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台北院區同樣引進日本儀器,還記得技術員家住台中,每天台北往返,在心導管室忙進忙出,至今仍為他的努力感到欣慰。
一體成形的設計構想
心臟科的服務項目包含了診斷性心導管檢查,如冠狀動脈血管攝影,主動脈肺動脈及其他大血管攝影、心房心室攝影、心臟各腔室含氧量與壓力數值測定、暫時性與永久性心臟節律器置放、主動脈幫浦置放等。
為了讓這樣的服務做到流暢與品質,一體成形的設計構想,也受到建築師張德霖的重視,不僅親自前往世界各地規模完善的醫院心臟科深入瞭解,同時也將此概念應用至台北院區平安樓的規劃中。
一直到今天,能夠讓開刀房、加護病房、心導管室在同一樓層,不僅讓病人動線順暢,更能發揮大的治療效益。
記一段不捨的往事
在心導管室持續運作之後,1984年,心臟科界開始發展氣球擴張術,於是我於1989年前往美國進修,學成之後回到台灣,發揮所學專長,邀請台大醫院心臟科曾春典教授給予心臟內科指導,當時同樣有其他醫院正發展心臟介入性治療,於是新光醫院心臟內科程俊傑主任,自日本邀請光藤和明(K. Mitsudo)教授來台灣指導經皮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PTCA),恰巧光藤和明教授下榻的晶華酒店在中山北路,看到不遠處一棟新穎的大樓,竟是馬偕紀念醫院,經由程俊傑主任的介紹,我和他在一次餐敘上互相認識,同時持續鼓勵後進前往日本,向國際心臟科介入性治療權威光藤和明教授學習。
提到光藤和明先生,便讓我想起令我感傷的一段往事。
光藤和明先生是一位十分謙卑的前輩,也因著這樣的機緣,我便安排郭靖海醫師赴日本倉敷中央醫院向他學習半年,是醫院派出學習氣球擴張術的第一人,而膽大心細的他,也的確將所學發揮得淋漓盡致,那時正是馬偕醫院氣球擴張術的萌芽時期,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病人可以獲得最佳的治療,郭靖海醫師的醫術醫德,在在值得稱許,是個不可多得的心臟科人才,無奈造化弄人,2004年父親節當天,郭醫師發生車禍不幸往生,不僅造成郭家人永遠的傷痛,更讓我傷心久久不能自己,馬偕更失去了一位英才。
直到今日,我仍常想著郭靖海醫師沈穩而細心的特質,而他曾經的努力奉獻也成為馬偕心臟內科一頁記憶。
為持續培養新秀,2005年,續派蔡政廷醫師赴日,向光藤和明教授學習,蔡政廷醫師表現非常優秀,藍偉仁醫師亦在2008年前往日本大阪國立循環系病中心向北風政史(Masafumi Kitzkaze)教授學習心衰竭最新治療,與同在該中心學習基礎醫學研究的陳俊延 醫師,同樣表現得可圈可點,值得讚許,是心臟內科積極培育人才的最佳範例。
持續提供病人最佳服務
以往台北院區心導管室有二台設備,分別於1999年平安樓落成後一年內陸續啟用,當初購置有兩套雙面型X光透視儀與兩套生理參數監視分析儀,早期業務範圍有診斷性心導管檢查,如冠狀動脈血管攝影,主動脈肺動脈及其他大血管攝影、心房心室攝影、心臟各腔室含氧量與壓力數值測定、暫時性與永久性心臟節律器置放、主動脈幫浦置放等,使用科別為心臟內科與小兒心臟科。
自2000年以來陸續因醫療科技的進步與醫療水準的提升,新增加業務種類計有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冠狀動脈支架置放術、先天性心房中隔缺損墊片置放術、心臟電氣生理檢查、心律不整脈電燒術、三度空間不整脈定位、緊急體外循環(葉克膜)置放、不整脈整流去顫器置放、雙心室同步節律器置放、血管內超音波、尿毒症患者動靜脈廔管擴張術、週邊血管氣球擴張術、週邊血管支架置放術、重度硬化血管研磨術、冠狀動脈氣球切割術等,合作科別則擴及心臟外科、麻醉科及腎臟內科。
2001年總服務人次達1135例,成長至2008年2425例,成長幅度達114%,其中高難重度之支架置放例數(或稱介入性心導管例數)全年已突破800例,今年完成更新設備,並在啟用禮拜中領受成果。
無論做甚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哥羅西書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