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後山孩童的健康把關–游昌憲醫師

■公共事務課管理師王紀葳

建國百年開春便雙喜臨門的台東馬偕醫院小兒科游昌憲醫師,獲選為第四屆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兒科新銳獎,同時也獲得台東青年的表揚,問他對此殊榮的心情,他靦腆地笑著說:「其實,我給台東的遠不及台東給我的那麼多。」

老師的當頭棒喝
游醫師在台北出生,父親早期在著 名的中華商場賣電子材料,雖從自小耳濡目染,但他對電子零件設備沒有興趣,還是熱衷於青蛙解剖,更令他自豪的是,學校的養蠶作業,他一養就是上萬隻,還製成蠶絲扇,談起養蠶的成功經驗,游醫師笑得十分燦爛。
人總有年少輕狂時,游醫師也不暐言自己也曾經是父母及老師的頭痛人物,直到國二時一位老師對他說:「你的人生有二種選墿,一種是繼續沈淪,另一種是就此向上。」
此話驚醒夢中人,游醫師被這突來的當頭棒喝為之一振,回到家後反覆思量,就此認真專注在課業上,進而一路朝向小兒科的領域發展。

主奇妙的安排
13年前在馬偕醫院台北總院擔任實習醫師時曾分派到台東,第一次來到台東的他,對於台東的地理環境與人際互動的熱情留下深刻印象,但當時他怎麼也沒想到台東成為他重要的人生轉捩。
5年後,游醫師選擇小兒心臟科,而在升任主治醫師時,考量台東分院缺主治醫師,加上兒童心臟病常因無症狀而忽略及早治療的重要,「如果台北不缺我一個,但台東卻需要小兒心臟科醫師的進駐」。虔誠的基督信仰是游醫師心中美大的支持,經過禱告而得平安,在主的帶領下,奇妙的安排就此展開……。

民眾就醫習慣
台東醫療資源匱乏,連帶影響就醫民眾產生「信心危機」,因人力、設備等資源的不足,加上台東先天幅員遼闊的地形,居民看診路程往返費錢耗時,大大減低了就醫民眾的意願,小病拖成大病,增加治療的複雜性,游醫師在台東七年時間,觀察到這種現象存在已久,於是他立志要從自己開始,努力提升醫療服務,以建立民眾的信心,讓家長放心把小病人交給他。
「要以孩子的利益為最大考量。」游醫師毫不猶豫的說。
除了本身的小兒心臟次專科之外,有更多的病人因為各種複雜的疾病來就診,這也練就了游醫師在不同的領域上涉獵更多,每回遇到難解的問題,他除了靜下心來思考,也透過各種方式與兒科團隊討論,游醫師感謝台北兒科團隊及心臟外科吳協兆醫師的支援,在在成為他堅強的後盾。
和台北不同的是,由於當地資訊較不發達,因此在與家屬解釋病情時,需要有更多的耐心,除此之外,還得為病家設想周到,畢竟一人住院全家受影響,游醫師擔心孩子返家之後的病情變化,所以看診時無不再三耳提面命、仔細叮嚀,因此他的門診總是無法準時結束。

為病人做最妥適的安排
有一次為打預防針的新生兒做例行性檢查時,發現孩子心跳有雜音,進一步檢查發現罹患左、右心室缺少中隔的先天性心室單一症,並已出現肺動脈狹窄合併症,病童母親希望立刻轉診,經過游醫師努力向她說明孩子需要緊急開刀,並希望將病人留在台東繼續治療,但病童母親要求他掛保證,否則醫師要承擔開刀的結果,游醫師坦言面對這樣的要求,壓力真的很大,但本著專業判斷,他仍然接下這個重擔。
於是緊急連絡台北總院的心臟外科醫師支援,在主動脈和肺動脈之間接上人工血管;半年後送病童到台北開第二次刀,把上腔靜脈拉到與肺動脈相接,這段時間隨時以電話掌握情況;依照當初的治療規劃,病童三歲大時要進行最後一次手術,讓下腔靜脈以人工血管與肺動脈相接,考量家屬交通問題,於是介紹了高雄的醫師,之後的複診再自己接手。
樸實的台東也給了游醫師許多不同於以往的溫馨,他回憶起很久之前,一位阿嬤帶著孫子來看病,阿嬤蹣跚的步伐,一手牽著小孫子,另一手提著一籃水果,才剛進診間,阿嬤說:「醫生,你吃吃看,我自己種的水果,很甜喔!」當天因為騎腳踏車上班不方便帶回去,結果隔日在診間,阿嬤再度因事前來,看到昨天辛苦帶來的水果還在,便不斷提醒「今天一定要帶回去啊!這水果真的很甜喔!」游醫師笑著說,真的很溫暖!好像家人般的問候充滿生活之中。

為學童進行心臟篩檢
在台東深耕後發現台東地區兒童心臟病問題比想像中的嚴重,於是他接下台東全縣的國小學童心臟篩檢工作,而這個大工程平均每周會占用至少一天半的時間,雖然辛苦但甘之如飴。
接下來,他還希望分析後山孩童十大死亡原因,期待能減少意外傷害的發生與強化疾病防治,為孩子們的健康把關。
醫療、研究、教學與行政,占去游醫師大部分的時間,正確的說,他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貢獻給醫院,他的生活忙碌而充實,工作之餘,他也把時間奉獻給教會的服事,每星期三安排聚會,到了周末,鄰家的小朋友會齊聚他家聽他講故事,閒暇時,他享受台東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騎著腳踏車享受難得的恣意輕鬆,也難怪他會說:「其實台東給我的比我給台東的還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