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主治執刀 縮短手術時間避免麻醉 風險
文/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小兒外科主任杜奕成、主治醫師黃富煥
有位媽媽懷胎時定期產檢未有異常,37週大剖腹生下女嬰。但在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小兒胃腸科醫師進行新生兒腹部超音波篩檢時,發現女嬰有總膽管腫大的情況,抽血檢查血中膽紅素也持續升高。後來經核磁共振確診女嬰罹患總膽管囊腫,囊腫大小約1.6公分,已是嬰幼兒正常膽道(約0.2-0.4公分)的數倍大,若未治療,恐影響膽汁排放出現黃疸,甚至併發膽道感染或急性胰臟炎等,建議手術切除。
新竹馬偕在女嬰8 天大、3 公斤時,以腹腔鏡手術切除膽囊與囊腫,並進行肝管空腸吻合術。女嬰術後僅有四個不到1 公分的小傷口,疼痛輕出血少,第四天恢復進食,第七天便出院與家人團聚,後續的門診追蹤沒有任何併發症,復原良好。
初期症狀不明顯 有賴醫師經驗揪出人體結構中,總膽管先與胰管匯入共同管道後(類似一Y 字型結構),再與十二指腸結合,「總膽管囊腫」指的就是膽管胰管在進入十二指腸前提早匯合,引起胰液逆流造成膽管發炎囊腫,屬先天性的結構異常。若不治療,除了反覆腹痛造成生活不適外,還容易因為膽汁排出受阻引發肝組織受損。尤其長期胰液逆流和反覆發炎可能引起上皮細胞變性,患者有5 至30% 的膽道相關癌症罹病率,且隨年紀增加而提高。
總膽管囊腫初期症狀不明顯,待囊腫日漸腫大,則容易出現黃疸、右上腹痛或腫塊等症狀,然而這些症狀與許多腸胃疾病類似,仰賴有經驗的醫師提高警覺,並需透過血清生化檢查及腹部超音波等協助鑑別。
腹腔鏡手術 傷口小 精細度再提升
總膽管囊腫切除併重建手術複雜,包括「剝離囊腫與附近組織後切除膽囊、總膽管」、「取小腸空腸段與總肝管吻合做為膽汁排放路徑」,「吻合小腸與小腸做為食物及胰液路徑」等三大部分。使用腹腔鏡手術的傷口小且較美觀,可避免如同傳統術式會造成6 至12 公分的傷口,並且病童術後腸道恢復蠕動的時間快,可提早進食,傷口也較美觀。此外,總膽管囊腫病童往往因為併發膽管炎或胰臟炎,囊腫與周邊組織沾黏嚴重,此時利用腹腔鏡鏡頭放大效果,能協助醫師剝離時清楚區分周圍組織並加以保護,精細度較傳統術式更為提升。目前新竹馬偕是全台僅有的區域教學醫院等級,卻具備醫學中心能力足以進行此手術的醫療院所。
雙主治執刀 縮短一半手術時間
新竹馬偕小兒外科兩位醫師皆有豐富的小兒胸、腹微創手術經驗,均能獨立執行腹腔鏡總膽管囊腫手術。然而為提高兒科醫療品質,新竹馬偕不惜提高成本,將總膽管囊腫手術提升至由兩位主治醫師共同執刀的照護水準。希望藉由兩位嫻熟腹腔鏡術式的醫師共同合作、相互補位,可較單一醫師執刀縮短50%的時間,平均僅需約3 小時左右即可完成手術,大幅減少病童暴露在麻醉下的風險。
兒童麻醉困難度及風險性較成人高,除了兒童身體代謝和生理機能變化快速,也因為術中需在腹腔中打入二氧化碳氣體增加麻醉的呼吸控制困難度,手術不僅挑戰外科團隊的執刀經驗,也需要技術純熟的麻醉團隊相互配合,才能在醫療品質和病人安全雙贏的前提下完成手術。
新竹馬偕近五年總膽管囊腫個案全數以腹腔鏡治癒,此位小女嬰為年齡最小、體重最輕的個案,術後均未出現膽汁滲漏、腸阻塞、傷口感染等併發症,顯示新竹馬偕小兒腹腔鏡總膽管囊腫手術技術與經驗已達成熟及穩定的高品質水準。
隨著新竹市馬偕兒童醫院籌備進行,小兒外科期許能成為竹苗地區兒童微創手術中心,會同陣容整齊、次專科最完備的小兒內科團隊,「一站式」掌握病情變化並給予整體治療照護,不但家長免除轉送外縣市醫療院所奔波之苦,也讓家中寶貝健康平安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