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結石的症狀與治療

■胃腸肝膽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朱正心

膽囊所為何物

膽囊是一個附屬於肝外膽管的可伸縮的梨形囊狀物,可儲存肝臟所製造分泌的膽汁,並依飲食狀況,食物的種類做適當的分泌,以調節腸道酸鹼值,活化消化酵素,達到輔助消化吸收功能,尤其對高油膩性食物的消化,膽囊充分提供儲存的膽汁,更可發揮幫助消化的功能。

膽結石為何物?為何會結石?

膽結石是原發於膽囊裡產生結石,可分為色素性結石及膽固醇結石。
在台灣大多數為色素性結石,占60%以上,色素性膽結石的形成與非溶解性高濃度的膽紅素,膽鹽減少,膽道感染,膽囊弛張,原發性肝病,溶血性疾病及高齡化皆有相當的密切關係。
至於膽固醇結石,其形成的原因和膽汁內的膽鹽,卵磷脂,膽脂質濃度低下,相對性膽固醇於膽汁中呈現超飽和以致沈澱析出結晶而形成膽固醇結石。

什麼人較容易產生膽結石?

容易造成膽固醇結石的因子有:
(1)遺傳:人種不同罹患比率亦有所差異,例如祕魯印地安成年女性可高達80%發現有膽固醇結石,遠高過東方民族。
(2)性別:成年期以後的女性,均比同年齡男性有較高的罹患率。
(3)年齡:年齡越大則罹患率有升高趨勢。
(4)懷孕:懷孕期由於膽汁之飽和度增加,加上女性荷爾蒙的生理作用及膽囊弛張性(atonic)收縮不良,易使結石情況發生。
(5)藥物:長期服用避孕要丸,及停經後使用女性動情激素,臨床上發現有明顯高結石發生率。
(6)肥胖:肥胖的病人,膽汁中有較高膽固醇濃度及分泌,且膽固醇合成作用也較高,故容易結石。
(7)糖尿病:糖尿病人易產生結石,一般歸因於膽汁中,膽固醇分泌過多,及膽囊運動性不全(dyskinesia)。
(8)胰臟疾病:造成膽鹽之消化吸收不良,因此提高結石之可能。
(9)腸道手術後:某一些先天性吸收不良的腸道疾病,及發炎性腸病變,例如克隆氏症,並經手術切除終末端迴腸,或繞道手術,因膽鹽再吸收功能失全,所以膽結石容易形成。
(10)飲食形態:高卡路里、高油膩的食物,易產生膽固醇性結石,所以高纖清淡的飲食似乎使身體更環保、更健康。

膽結石會有什麼症狀?

一般來說多數人是不會有症狀,所以膽結石可以一生都不自覺;一旦發生症狀,多半伴隨有膽囊發炎的表徵,諸如發燒、寒憻、噁心、黃疸、右上腹觸痛等,若不予迅速積極的治療,往往可能會因併發症而導致有生命的危險。
可能產生的併發症包括:
(1)囊狀管阻塞引起膽絞痛、急性膽囊炎、膽管炎、膽囊蓄膿、膽囊破裂、腹膜炎、敗血症及膽石性腸阻塞。
(2)膽道阻塞性黃疸、膽管炎、膽石性胰臟炎、膽道狹窄及敗血症。
(3)慢性膽囊炎續發膽囊癌的可能亦有人提起。

如何知道我有膽結石?

除了依據臨床上表現的徵候外,腹部超音波是最方便,而且精確性相當高(大於95%)的診斷工具,當然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膽胰管磁振造影術(MRCP) 、和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ERCP)皆有不錯的診斷率,但後者較不方便施行,病人亦感不適。

膽結石可以溶解嗎?

膽石的存在易促使膽囊發炎,因此經由手術而將發炎性的膽囊切除,一直被認為是治療此病變並預防復發的標準方法。然而割除膽囊並無法完全解除將來在總膽管甚或肝內膽管產生結石的可能危機,而且開刀的施行,無論如何終究是一種有一定危險性外科處置,勢必對於病人的身心構成相當的負擔。
因此病人往往存有可以不「開刀」就不要「開刀」的想法,而這是普遍常見一般民眾的思考與態度,也因此長久以來,民間使用所謂「化石草」這一類藥物的療法,一直流傳於社會大眾的想像之中。近年來,一種稱為藜去氧膽酸(Chenodeoxycholic,以下簡稱CDCA)的藥品,在歐美經過多年來的臨床實驗,已證明其確有溶解膽固醇類型之膽結石的效果。但是色素性(pigmented)及其他混合(mixed)、複合性(complex)結石等,便唯有賴開刀一途來加以去除。國人膽石的種類由於以色素石和混合石居多數,使用此藥物(CDCA)治療反應差。

我有膽結石,需要進一步治療嗎?

膽結石的患者有一半以上是無症狀,目前認為施行預防性的膽囊切除術,並非必要性的處置,而採用保守性的追蹤觀察。除非有糖尿病、膽囊癌的懷疑下,可做積極性膽囊切除術。但是一旦膽結石產生症狀或併發症時則需接受適當的治療,膽囊切除術是治療症狀性膽囊結石最有效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