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攻免疫治療的陳乙萱博士

■醫學研究部助研究員陸中衡
幾年前,醫研部來了一個美麗的身影,苗條又溫柔,經打聽之後,才知道她是呂衍達大夫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剛從英國牛津大學畢業的陳乙萱。她可是又美麗又有內涵的代表啊。
隨著時間的過去,因為她隨和的個性,就跟她熟了起來,才知道乙萱不只唸書用功、做實驗努力,醫院舉辦的禱告會、聖歌隊,也可以看到她的影子。
後來又聽說她用流式細胞儀(flow)用的嚇嚇叫,醫學研究部陳持平主任也很器重她,於是懷著一顆好奇的心,跟隨著她的指引來了解免疫治療(immunotherapy)吧……。

Q:可否聊聊您的求學經歷及如何來到馬偕紀念醫院工作的歷程?
A:我大學主修化學,可是因為一直對生物醫學領域有興趣,大學畢業後就到高醫當了一年的研究助理,隨後進入生化所碩士班,畢業後再到英國的牛津大學唸免疫的博士學位。
在牛津求學期間,很欣賞牛津與劍橋大學執著於優良傳統的堅持,不分系所,只分學院;將各個領域的學生共聚一堂,共同生活。他們相信這樣才能激發出知識的火花。
很高興馬偕也有如此遠見,也開始跟其他不同領域的學術單位合作。相信馬偕在學術上爆炸性的發展是指日可待的。
會來到馬偕真是有上帝的帶領,有一次一位慕道友邀請我到牛津附近的華人教會聚會,經人介紹與一位高雄同鄉認識,一談之後才知道是本院耳鼻喉科蔡循典醫師的夫人,進而認識了蔡醫師。
蔡醫師那時就盛情邀請我學成歸國後在馬偕服務,那時覺得等我畢業了,馬偕大概也額滿了吧。所以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在唸書期間覺得喪失了很多與家人相處的重要時刻,因此在牛津畢業後就決定回到台灣,原想在家鄉高雄找工作,但因工作機會有限,便接受蔡醫師的好意,由他引薦進入醫研部藥理免疫組呂衍達醫師的實驗室擔任競爭力的博士後研究員。
我在呂醫師的實驗室中的研究主題便為「癌症免疫治療」。基本上,我在牛津的研究就是探討免疫系統的樹狀細胞(dendritic cell),在癌症裡面樹狀細胞所扮演的角色。

以免疫學的角度看癌症的發展
事實上,癌細胞存在於每個人的身體裡,端看這個人的免疫系統會不會偵查的出來。最明顯的例子,愛滋病人與器官移植的病人,他們的免疫系統因為感染或藥物的影響而低下,使得癌症很容易在他們的身體裡發生。
在正常狀況下,免疫細胞游走於身體各個角落,尋找並消滅外來物(包括癌細胞),一旦這種平衡狀態被破壞,免疫系統便無法再控制癌細胞的生長,癌細胞會很快的成長且產生抑制免疫細胞的激素,免疫系統來不及處理的時候,免疫系統就會鈍化,於是癌症就爆發了。
治療癌症,以往都是用外科移除腫瘤,或是以化療、放射性治療殺死癌症細胞,但現在醫療界更注重病人本身的免疫狀態,來控制癌症或將癌細胞消滅,因此最新的趨勢是使用免疫方法治療癌症,進而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
前次張志隆醫師所提將化療劑量降低,以增加病人的免疫反應;陳功深醫師也在癌症末期病人身上嘗試類似的療法,結果在那些病人中最長已有活超過一年的時間,而且其多功能的免疫細胞逐漸的增加,確實反應了病患免疫力已在慢慢恢復。
以我的看法,免疫療法須要針對病人的情況有所應對,無法把同樣的治療方式應用在所有的病人身上。如以免疫方法治療癌症,主要是加強(boost)個人的免疫能力。如以往一位諾貝爾得主利用IL-2來增強病人的免疫能力,然而這種方法可能會產生很大副作用,並不適用於每個人。而IL-2已被證實會將免疫系統中分化末期的兩種作用細胞增殖,而不是對未全然分化的多功能細胞增殖。
癌症病人體內免疫作用細胞(effector cell)原本就無法有效根除癌細胞,再增殖那些作用細胞沒有什麼效用,不如增殖那些可以發展的多功能細胞。如果我們能夠發展一套治療癌症病人的標準方法,將他們的血液細胞經過流式細胞儀(flow cytometry)分析,了解他們的免疫狀況,對症下藥,針對需求加強某些特定細胞。

Q:您是否已有能力分析病人的免疫能力?
A:我們目前已經可以利用細胞標記大致分類病人的免疫能力。我希望能夠追蹤病人從發病早期到晚期的細胞標記轉變的紀錄,且建立一套完整的免疫監測系統。
在臨床上,有些病人對於傳統治療方式沒有效果,是因為其免疫的狀況無法在抗癌的戰場上提供足夠的協助,他們病況也就越來越嚴重。我們觀察到這些病人具體多功能的免疫細胞數變得很少,CD4細胞也很少,因為CD4細胞對殺死癌症細胞的主戰士(CD8毒殺細胞)是非常重要的。
這些免疫細胞標記,可直接反應病人的免疫能力,了解病人的免疫狀態才是發展有效免疫療法的根本。

癌症疫苗的種類
癌症疫苗可以透過各式各樣的方式得到效果,較常研究的有以蛋白質類為對象的如抗體、完整蛋白質、胜肽進行,也有利用核苷酸如DNA或RNA,以完整細胞進行的疫苗也發展的非常的迅速,如以癌細胞萃取物刺激過的免疫細胞、樹狀細胞與癌細胞的融合細胞或T細胞等治療都屬於癌症疫苗的一種。
癌症疫苗在台灣的發展,不能不注意一個特別的病毒;巨細胞病毒(CMV)的感染問題。CMV在人群中的感染非常普遍,常讓我們以為人類與CMV共生了那麼久,應該沒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我們看到在老年人或癌症病人中,CMV就成為一個需很重視的問題。
人體對抗CMV的免疫細胞會隨著年紀增加及疾病的惡化愈來愈多,最終可能會耗費掉我們大部份的有效的免疫力。研究老化的學者發現這類特定的CMV免疫細胞數量愈多,免疫老化速度愈快。
以癌症病人來說,這個可能是因為化療造成CMV反覆活化所累積起來的,也可能會在癌症細胞快速擴張時趁勢累積。目前能夠對抗CMV的藥物不多並且會引起不少的副作用。然而某些新的細胞激素和免疫細胞可能對抗它,我們已有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希望這些概念不久的將來可進運用在癌症的治療上。
在這些眾多的疫苗當中,我認為以免疫細胞為疫苗的治療較適當非產業為基礎的單位開發,其中我認為以有完整的臨床等級製程的T細胞疫苗,應該可以較快的時間進入試驗。我們正在發展一種這類型的疫苗,方法是將病人體內對腫瘤有毒殺作用的T細胞,挑選出後在體外進行增殖,達到一定數量後再輸回病人體內,讓這些特定T細胞去執行毒殺癌細胞的任務。
在這治療期間,持續監測病人的免疫狀態及反應是很重要的,可以讓醫護人員了解是否這群特定T細胞有無確實執行任務。若能有完整的監測系統可在適當時間作出適當治療,成功就可預期。

未來展望
我們目前近程目標為T細胞疫苗;而長期目標為多方位免疫治療。多方位免疫治療包括治療前癌症病人的免疫能力評估,調整其免疫能力,大量生產特定T細胞及用樹狀細胞來刺激更多不同種類的免疫細胞,以達到較完整的治療。免疫治療則不僅可應用於癌症,也可應用於許多棘手的感染症或自體免疫疾病上。
這些努力和成果光靠醫師和研究人員而沒有院方強大的支持是無法達成。我們即將有台灣醫學中心中第一個高標準的大型GTP實驗室。雖然這個GTP實驗室只是各式細胞治療的第一步,卻也是決志的最重要一步。
為此實驗室人員已經持續在接受GTP實驗室的認證課程及訓練,期望能在GTP實驗室啟用時就能馬上進入情況。
我們有了一個嚴謹的體外培養環境,對於接受治療的病人及操作人員都是一個很好的保障。一個高標準的GTP實驗室成立後,不僅將可提供本院發展人體細胞治療的平台,亦可與產業界共同合作發展更多元的技術,也希望能對提升台灣醫療水準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