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克服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

■台北院區手術室護理師張惠玉

從事護理工作已二十年,從未想過有機會踏出國門到「世界第一道曙光」的國度─吉里巴斯,為不一樣膚色的患者服務。
吉里巴斯,一個位於南太平洋正中的台灣邦交國,打開電腦就可以搜尋到「地球上最早迎接日出的地方」、「唯一在赤道及國際換日線上的群島國」,也是「世界上唯一地跨南北兩半球和東西兩半球的國家」,因此有「世界的盡頭」之稱號,聽起來真是一個蠻特別的國家,不禁讓人為它的封號而心生憧憬的國家。

限制與障礙
2007年第一次隨行動醫療團一行六個人:心臟內科、耳鼻喉科、眼科三位醫師、二位護理師以及行政同仁整裝出發,前去那「蠻特別」的國度,因當地沒有耳鼻喉科醫師,因此耳鼻喉科背了一大堆儀器及器械至當地看診及手術,為一大群耳朵流膿的病人(尤其小朋友)盡一分心力,克服了語言、環境及儀器之障礙,發揮行動醫療團之精神,達到最大之功能。
當地眼科醫師退休多年後,即未再聘有眼科醫師,醫療團前二團已各有二位眼科醫師分別參與,但此次卻是首開先例,攜帶著精密手術儀器-超音波乳化儀,「凡事均有第一次」這是一般人常遇到的問題,但是在揹著眼科精密手術儀器來到一個未知的國度時,心中的不安是無法想像的,只能告訴自己:「Yes! I can do it!」。

克服萬難的手術
從前兩團的同仁提供的寶貴意見,稍微有些粗淺的想像和瞭解,但對首次踏上這陌生的國度的我和眼科醫師,仍是個大挑戰。因各項物資及設備的供應遠不如平日的工作環境,只能見招拆招了。首先面臨的問題:眼科手術需要超音波乳化儀也搬到當地,而精密的顯微鏡卻因太龐大無法隨行,因此只能將就當地之「陽春」顯微鏡上陣。
接下來面臨的挑戰二:診療室即手術室,狹小的空間要完成如此精細的手術,亦要應付門診病患,不僅挑戰我的專業,更要挑戰臨場應變,但我的專業告訴我,該有的無菌步驟仍不容馬虎,因為這不僅僅代表馬偕醫院更代表了我們的國家,而我國高超的醫療水準也將藉由我們展現在這邦交國的國人面前。

困難的器械消毒
挑戰三是接踵而來的是器械消毒之困境,白內障手術可說是當地眼科手術中最普遍的,而吉國可能因位於赤道上,強烈的陽光照射海面及地面珊瑚礁石的反射,白內障病人不但數量之多,年齡也極為年輕化,但當地傳統白內障手術根本沒有,更別說是現今最先進的超音波晶體乳化術。
因此,眼科到了那裡,除了門診當然就是協助當地患者解決白內障的問題,但器械消毒卻是一大困境。在馬偕一台刀10至20分鐘,快速高壓鍋可以讓我們無後顧之憂地接病人;但當地一鍋消毒時間長兩小時,一天只消一鍋,為不影響醫院正常的作業前題下,我們不可能帶走七至八組器械,只能帶著兩組器械遠渡重洋,然而當地消毒鍋的問題無法應付我們開刀的速度,要解決消毒的問題,只能器械一組一組如期「開鍋」,這次並非開高壓鍋,而是開大陸製「電鍋」!
以電鍋蒸煮手術器械,心中暗暗的告訴自己,在這克難的地方「無菌」及病人的眼睛是何等重要?千萬不可有差錯,不可有萬一。因此,無菌的把關更具其重要,所以每天是在如此忐忑不安下完成消毒工作,使得手術得以順利進行。

挑戰有限的物資
最後一項的挑戰就是物資:材料和耗材。每個病人均已「配給」好了,一人一份沒得多,所以不可有閃失,而且每一項都是空運來的,掉了、污染了,就沒得用了。不像在自己醫院要什麼有什麼,掉了再拿就有,幸福的不得了。但也有不得已時,當醫生告知:此病人是非開不可時,就不是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可輕鬆帶過,只能運用巧思去擠出那多一台的材料,來幫助友邦的病患。這也是我們去的目的。

次年再出發
有了2007年的經驗,當一年後再度參與醫療團行動時,雖然成員不同,卻少了份不安,沒想到更嚴峻的挑戰卻在出發前才得知,一天只開一鍋的高壓鍋壞了!那無菌包布、無菌手術衣,該如何應付手術?
醫院立刻決定捐贈一台重達64公斤的消毒鍋,交由我們隨團帶去,以解決吉國中央醫院的燃眉之急。
這次讓平常在手術室也是救難隊的「袖套」也加入出國義診行列,它平常在手術室只是遇到手比較長的人或不小心汙染了手臂才會派上用場的袖套,也要挑大樑了;另一個新成員即是滅菌裝的無菌塑膠袋,準備充當無菌包布,準備將無菌塑膠袋攤開後充當無菌包布及包裹身體充當無菌衣;有了袖套當無菌衣的袖子,無菌塑膠袋當無菌衣包裹身體準備出發去應戰,幸而運用臨場應變及巧思,順利完成第二次醫療團之任務。

迎接挑戰 滿懷感激
每每回憶起醫療團的種種挑戰,讓人更珍惜當下,細想我們所處的環境是何等的幸福、便利、優渥;處在當下不能因些許的難題而退卻,應向難題挑戰,如此豁然開朗時,迎接我們的即是晴空萬里。
掙扎許久放下孩子、家人,前往如此遙遠的國度,只為幫助更多的人,讓我體會–施比受更有福,是兩次參與醫療團獲得的體認,因此也要謝謝家人的包容與配合,團員們的相互照顧得以完這兩次之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