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藥有許多種類,市面上最常見的是「緩瀉劑」,它會刺激腸道神經叢、增加腸道蠕動,而達到將糞便排出體外的效果;可是長期使用,不但會造成大腸黑色素沉著症(停藥後可以恢復),更會導致腸道神經叢受損,影響腸蠕動,反而造成更嚴重的便秘。另外,也有些人常用甘油球灌腸。由於市售甘油球材質較硬或有毛邊,一旦使用不當或角度不對,很容易戳傷肛門或傷及直腸,嚴重者不僅肛門潰瘍,更造成疼痛而不敢排便,使原本的便秘更加嚴重。
因此,如果出現排便困難,還是要找專科醫師診斷,開立安全適合的藥物,而不是直接到藥房買瀉藥或灌腸劑來解決問題,否則貪一時方便,卻導致後患無窮,那可就糟糕了。
坊間常見的大腸水療,其實是一種灌腸動作。灌腸歷史最早可推到古埃及人,他們已懂得利用此法來治療便秘;歐洲的路易十四時代,也有灌腸方法被使用於宮廷中的記載。近來流行的咖啡灌腸,是源自墨西哥作法,有些人認為它可幫助治療癌症,但其實是無效的。
現在市面上標榜的大腸水療,是利用機器將大量溶液灌入人體中,撐開大腸壁並軟化宿便,促使大便排出,每次療程大約40分鐘。但是,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在不清楚原因的情況下,貿然作大腸水療並不適當。若是病人罹患大腸癌,不知找專科醫師處理,反而一味做大腸水療,就會延遲治療的時機。
此外,如果灌腸溶液不夠乾淨(坊間有些商人,會任意添加號稱有神奇功效的物質),會造成細菌感染,甚至引發敗血症。而且長期灌腸,不但會造成細菌的散播,還會養成依賴性。更重要的是,一般的大腸水療法,若不是由專業的醫療人員指導,很容易發生把大腸灌破的情形,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最後告訴大家,其實「多喝水」就是最簡單、最便宜的水療,它對於便秘、肥胖和膚質改善同樣具有功效,卻沒有灌腸的高昂費用與風險,因此,不要相信商人貴就是好的論點,想要改善便秘,靠 自己才重要。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必須先了解什麼是「痔」。簡單來說,痔是一種血管組織的衍生,在肛門附近有一結締組織,其內滿佈小動脈、小靜脈及微血管,而且有支撐組織在支持著。如果痔因種種原因而膨大,加上支撐組織的退化,無法再支持這個膨大的痔組織,導致痔組織脫垂出來,就是我們所謂的「痔瘡脫出」。
便秘太久或是排便困難,是會造成痔下面支撐組織的退化,進而造成所謂的痔瘡脫出。不過,造成痔瘡的原因很多,便秘並不是唯一因素,遺傳、懷孕、肛門括約肌的機能亢進等也都是,這些會在書中詳述。
不少人總習慣隨意抓一堆書報進廁所,在廁所一待就是半小時,甚至一小時還不出來。他們認為,邊看書報邊排便,不但有效利用時間,也有助於放鬆自己,使大便更容易排出,真是好處多多。不過,事實恰好相反,邊看書報邊排便對身體的壞處更大。因為,過長時間的肛門用力,以及過度的肛門用力,容易造成肛門括約肌因長時間伸展而受傷,進而傷害到肛門支撐組織,使痔瘡容易發生,所以醫學上認為排便時間應該愈短愈好(最佳排便時間為3~5分鐘)。
在此建議大家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並奉行如廁時絕不看書報原則。而且,不但不要帶書報如廁,廁所裡也不能放任何書報。況且,浴廁空間較潮濕,書籍放在這裡容易滋生黴菌蠹蟲,對空氣品質和環境衛生也不好。
痔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血管組織,所以每個人都有痔,只不過有些人的痔會因種種原因,傳統所謂「十男九痔」的說法,顯然是有些偏頗,因為這很容易令人忽略女性也會罹患痔瘡的事實。其實,女性便秘的人口不少,在門診便秘病患中,女性同胞更超過一半以上。
而且,婦女懷孕時容易因為腹壓增加的關係,造成排便困難,進而引發痔瘡;在生產過程中,又因為用力的關係,使痔瘡更為惡化。因此在臨床上,男女得痔瘡的比率大約相同。
很多人肛門一出血,就直覺認為是痔瘡在作怪,但因為諱疾忌醫,所以往往一拖再拖,等到症狀嚴重了才去醫院,結果一被診斷出是直腸癌,就以為是痔瘡變成了直腸癌。其實,痔瘡是一種血管組織,不會變成癌症;當初肛門出血的原因,就是直腸癌而非痔瘡。所謂痔瘡變成癌,是病人自我誤判而產生認知的錯誤。因此,當發現肛門出血時,應立刻找專科醫師診治。
此外,很多人認為肛門突出來「一塊肉」,就是所謂的息肉,有些人還擔心息肉會變成惡性腫瘤,因此忐忑不安。其實,長在肛門上的大部分是痔瘡,另有一部份是因為肛裂久了,產生慢性潰瘍而造成肛門贅肉及肛門乳頭肥大,於解便時突出於肛門外,使病人誤認為是息肉。
不過,也有一部份人突出肛門外的是息肉,患者因排便而把大腸或直腸的息肉排出於肛門外,這種情形常見於兒童身上,需找醫師做鑑別診斷。(本篇摘錄自 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 劉建國大夫所著 原水文化出版 之【痔瘡 便秘】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