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愛所以存在─馬偕尖石後山醫療再出發

■臺北院區秘書文書課副課長潘雅卿

尖石,一個遠離塵囂的新竹後山,本院投入人力、物力在這後山已有八年之久,從初期的巡迴醫療到秀巒衛生室設置醫療服務站,提供門診、待診等24小時定點服務,並輔以週末專科醫師巡迴診療,同時也結合新竹縣衛生局大幅度增加多次牙科巡診,擴大了醫療服務範圍,醫療的駐點也從秀巒、泰崗、鎮西堡、新光、田埔、五峰到錦路與養老(見表一)。

隨著承接健保局台北分局的尖石鄉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需辦理年中執行成果報告,援例於九月六日、七日二天在泰崗及司馬庫斯分別舉辦相關醫療及教育活動。

愛在尖石 建構健康有鑑於山區部落在外傷救護的需要性,今年的大型活動主題為「愛在尖石‧建構健康」,特別安排張國頌醫務專員在泰崗教會講授部落急救種子訓練系列課程,提供部落民眾學習如何自救救人,不僅是救命更要學會讓傷口病症能有效迅速地復原,藉由種子訓練的傳承,期待在二到三年後大部分的住民都能有救護技能。五日下午,張專員及部分護理人員先行上山做課程的預備工作,其餘醫護行政人員、新眼光攝影及文字記者共計30人,於六日上午八時由蔡正河院長帶隊分乘四輛公務車前往尖石山,途中蔡院長的座車在泰崗與健保局台北分局毛燕明經理、施稚和副理及隨同的課長、課員會合一同參與部落急救種子訓練課程及辦理相關簡報作業。其餘三車則直接前往司馬庫斯進行巡迴醫療看診。

六日上午,張專員與大伙準時地準備八點的開課,不過一如往昔地,一個小時後學員才陸續完成報到。報到人數計有35人比預期的更為踴躍,想必是張專員教學十分生動有趣,內容充分又實用之緣故,參與下午課程的人員更多了一些。整個課程在蔡院長、健保局毛經理及施副理共同頒發結訓證書後劃下了完美的句點後,隨即趨車轉往司馬庫斯與醫療團會合。 看診數創新高這次上山服務的醫療科別陣容十分龐大,經由問卷的結果,順應部落住民的醫療需要,一共開設了內兒科、骨科、牙科、婦產科及皮膚科等五科。我們在司馬庫斯的下午及晚上,隔日上午再回到泰崗看一個診次,二天下來,總看診數達120人次,較96年巡迴醫療每月平均101人次還多。(見表二)

因著蔡院長親自看診之故,讓不少住民慕名而來,內科看診總數果然是居五科之冠,其次是骨科。這次的病人中,有一位是膝關節積水,張定國醫師從中抽出了逾15C.C.的積水,也有不少住民前來索取「撒隆巴斯」(酸痛貼布,住民都簡稱為撒隆巴斯),山地住民骨科病患多,與其勞動性高有著明顯的因果關係,這也難怪他們先前一直在詢問醫院的大型活動會不會帶幾位按摩師來幫他們馬殺雞。

牙科也是這次的重點科,一聽到有牙科醫師上山,不斷有人前來詢問有補牙嗎?有一位小朋友還自行跳上牙科治療台準備讓沈欣誼醫師拔掉那蛀光了的門牙,剛開始檢查、塗麻藥都沒問題,但當麻醉針劑一出現,男童就開始扭動著身軀又哭又喊的,一旁的大人們一邊安撫一邊鼓勵著,男童在半屈半就下失去了他那二顆蛀黑的門牙。 確實服務山上居民山上有許多五官亮眼的孩童,每一位家長帶進來的小娃,都讓醫療團的成員眼睛為之一亮,忍不住想要去逗弄一下,從他們的名字很快的就知道這是同一家的小孩,他們也會自我介紹地說他是表哥、她是妹妺等等,很快地我們也發現有好多位年輕媽媽,其中一位才剛滿二十歲就有三個小孩外加腹中還有一胎;幸好醫院多年在山上宣導得宜,讓婦產科醫師也不得閒地幫媽媽們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

以前曾聽老一輩的皮膚科醫師提過,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可以找到皮膚疾病,只可惜皮膚科這次在山上成了叫好不叫座的科,想必是與住民對皮膚本身的重視程度有關吧! 看見居民的需要八年來多次進入後山,不論是跟著醫療團還是洽公還是上山賞花、登山,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看見部落互助人助的精神,也看見年輕人不斷地回籠到部落從事部落社區營造,是另人敬佩與感動的。八年來尖石鄉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的服務滿意度已提昇到98.88%,服務人次也慢慢成長中(見表三)。

司馬庫斯、鎮西堡、泰崗及秀巒這幾個後山的部落,從醫院出發到秀巒衛生室需要二個半小時的車程,於搬運病歷及器材後再往後山前進,都還要再花個七十分鐘以上,才能到達部落。這次的醫療活動,一同前往的同仁們,有的因為彎蜒山徑而暈車嘔吐,再想想高鐵二小時可從台北到左營時,不免要為後山住民的就醫可近性叫屈,我想這也是醫院為什麼要投入這麼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在後山的原故吧!因為馬偕醫院看見後山的需要,因為那裡有需要就往那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