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深層靜脈栓塞 精準手術客製化 患者重獲新生

文/馬偕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團隊

60歲陳太太在三個月前,因左腳深層靜脈栓塞合併左髂靜脈壓迫(又稱「May-Thurner症候群」)而進行手術,在放置左髂靜脈支架後得到改善。

然而,出院後的兩週內卻出現新的症狀,右腳開始腫脹疼痛,儘管持續服用藥物並穿著彈性襪治療後仍未緩解。因此,轉診至馬偕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經門診即時進行下肢血管超音波檢測,證實右側股靜脈及膕靜脈都出現深層靜脈栓塞,需手術治療。

身體的靜脈血管分成淺層靜脈、深層靜脈及交通靜脈。馬偕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資深主治醫師孫珅說明,「深層靜脈栓塞」是指深層的靜脈裡因血栓阻塞,導致遠端肢體血液回流異常,造成肢體腫脹的情況,此現象較常出現在下肢,症狀通常來的急且快,若不處理有可能產生致命性肺動脈栓塞。

其中,「高位」深層靜脈栓塞,則是近骨盆腔的栓塞,更需要謹慎處理,否則可能發生「栓塞後症候群」,症狀包含下肢水腫、緊繃、疼痛、感覺異常、顏色異常、色素沈積甚至傷口難以癒合等。

靜脈支架手術

整體手術時間約莫兩小時。醫師會於病人全身麻醉後,於雙側鼠蹊部及膝窩進行穿刺,利用血管內攝影來定位病灶位置,並放置下腔靜脈過濾器(IVC filter)後,以減少大範圍的肺動脈栓塞,再進行血栓溶解與吸除,最後再置放靜脈支架,並移除下腔靜脈過濾器。

手術完成後,病人只會有兩至三毫米的微創傷口,術後僅需貼上防水膠帶照護傷口,並依衛教教學於返家後按時穿著彈性襪,以避免復發。

手術全方位確認 以達最佳成效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林育輝更強調,靜脈支架的手術有許多細節需注意。在術中,主刀醫師需利用血管內超音波確定靜脈栓塞的性質、血管品質與血管大小,才能有效判定放置的支架大小。

若放置過小的支架會導致血液流通不順暢、放置過大又可能造成血液流量變慢,再次形成血栓。另外,在醫療器材的選擇上,醫師也必須依照病人的血栓特性,去選擇適合的血栓吸抽方式,以及是否配合放置下腔靜脈過濾器,以達成更好的手術成效。

不論是案例中陳太太一開始被診斷「非血栓性髂靜脈壓迫」中常見的左髂靜脈壓迫,或是後來的「高位深層靜脈栓塞」,若經醫師評估需手術治療,則可利用微創方式達到靜脈血管攝影、血管內超音波,為病人客製化選擇手術放置的醫療器材。在手術完成後,病人亦須定期回診,配合醫師進行術後評估與追蹤,讓下肢腫脹的靜脈血管問題得到更完善的診斷與更徹底的治療。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2024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