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紀念醫院22年酒癮戒治模式發展

文/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主任暨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資深主治醫師方俊凱

從我2001年7月升任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的那天起,便開啟建立馬偕酒癮戒治的旅程,從零到建構全臺灣最完善戒酒模式,已走了22年。

草創期(2001~2006年)

2001 年 7 月起,於淡水馬偕紀念醫院每週一「黃昏門診」時段開設「戒酒團體心理治療門診」。此發想起緣於1995年簡錦標教授開啟馬偕精神科「恐慌症團體心理治療門診」,從簡教授身上學習到開設團體心理治療門診的方式與技巧,便大膽嘗試開設團體心理治療門診。然而萬事起頭難,因為酒癮戒治的失敗率實在太高,當時沒有任何同仁願意一同加入酒癮戒治的工作。因此,我獨自默默地在淡水馬偕醫院耕耘,很快地門診人數也累積到近十位成員。

2003年春天,臺灣因SARS疫情爆發,黃昏門診被迫中斷、關閉,「戒酒團體心理治療門診」也隨之暫停,直至SARS過後,我將「戒酒團體心理治療門診」改至馬偕紀念醫院,每週掛號參加團體看診的人數皆超過十位以上,逐漸看到不錯的成效,讓我有堅持的信心持續看診。

在此時期,臺北門診護理師們是唯一一群與我配合的同仁,彼此很有默契地建構出與病人和家屬之間合作的模式,至今仍對她們銘感在心。

萌芽與多元發展期(2007~ 2014年)

2007 年在劉珣瑛主任的鼓勵及指導下,馬偕紀念醫院以自殺防治中心向當時臺北縣衛生局申請「酒癮戒治處遇服務方案」。不以「精神科」而以「自殺防治中心」申請的理由為: 一、自殺防治中心開始發展「個案管理」制度,將其導入酒癮戒治,將能提高醫療效能。二、由於政府經費補助有限,我們希望服務的對象是既有酒癮且有自殺行為的困難病人;一方面最切合病人的需求,另外若診治最困難的病人都能得心應手,相較單純的酒癮病人也較容易處遇。

果不其然,在2009年臺北縣衛生局提供的回饋顯示,每年臺北縣戒酒的經費,有超過九成由本院申請,且治療成效亦是最好。

2010年7月,接任精神科與自殺防治中心主任,臺北縣也正式改制成新北市,而新北市衛生局擴大經費,我與本院醫療企劃部共同規劃出結合社區端的特約心理師之合作模式,既可以處遇大量酒癮病人,並逐步發展多元化、客制化的酒癮戒治模式,引用安寧緩和醫療的「五全照護」,提供酒癮戒治病人「全人、全家、全隊、全程、全社區」的醫療服務,並運用美國Volpicelli等醫師發展的BRENDA模式來促進酒癮者的戒酒動機,改變內部流程,擴大醫療服務。

在2011年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以「藉酒消愁防自殺、五全照顧保安康」為題榮獲「國家品質標章」(SNQ)之肯定。

肯定期(2015~2018年)

2015年,本院接獲衛生福利部主動徵詢有無意願申請「建構問題性飲酒與癮者醫療處置及社會復健服務模式計畫」,此計畫當年全臺共有四家醫院得標,分別為馬偕紀念醫院、臺北慈濟醫院、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以及草屯療養院。衛福部責成本院為總負責醫院,而我相當於全臺戒酒計畫的總主持人,這一切的發生實在是始料未及。

探究衛福部主動找上馬偕紀念醫院的原因?原來至2014年為止,中央政府補助各縣市政府辦理戒酒方案中馬偕醫院申請的就占了近一半,且根據政府內部資料顯示,本院的成效也最好,遙遙領先其他醫療院所,期盼藉馬偕醫院過往的酒癮防治經驗建構出我國完善的酒癮戒治模式。

此時期,引用了美國 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SAMHSA)的SBIRT模式,透過篩檢(S,screen)、短暫介入(BI,brief intervention)、轉介治療(RT,referral to treatment),並與社會局、交通局、法務部矯正署等許多單位建立起合作關係,擴大找出可能需要醫療處遇的酒癮者,促進他們接受醫療服務。

由於治療績效不錯,2017年衛福部擴大補助到全臺八家醫療院所,2019年更增加為十二家,而由馬偕醫院繼續擔任領頭羊的角色,協助臺灣建置更多元的戒酒模式。

成熟穩定期(2019~2022年)

有關戒酒藥物,臺灣除了少數醫院以專案進口「雙硫崙」(Disulfiram)外,並無進口其他相關藥物。因其屬於嫌惡療法的藥物,副作用相當大且有致命風險,馬偕也從未引進。所幸在2019年初,在台灣成癮學會理事長黃三原教授的努力下,政府開放了納曲酮(Naltrexone)和阿坎酸(Acamprosate)的戒酒藥物進口臺灣。

馬偕在第一時間即引進此兩項自費戒酒藥物,迅速掌握藥物之藥理特性與使用方式,更重要的是,我們引用「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的模式,讓酒癮者可以自己參與是否要服用自費戒酒藥物來改變對酒的慾望,以更有效率地戒酒。

2021年,衛福部將計畫更名為「問題性飲酒與酒癮者成癮醫療及社會復健轉銜服務模式深耕計畫」,讓戒酒真正結合生理、心理、社會、靈性的全人醫療,而臺灣酒癮戒治的醫療服務量能亦達到相當程度的規模。

展望新未來(2023~迄今)

2023年春天,衛福部心理健康司正式對外公開標案「酒癮防治中心建置試辦計畫」,由本院正式得標。此計畫最大的重點是建立全臺酒癮戒治的「單一窗口」,讓更多有需要的酒癮者及家屬可以更便捷有效的接觸酒癮戒治服務。

這次將引用美國Ajzen教授的「計畫行為理論」,將「戒酒」作為「商品」行銷,有需要的民眾可以快速取得資訊,並在醫療人員評估後,適度轉介至全臺能提供酒癮戒治的醫療院所。同時,馬偕團隊也以多年的經驗,協助全臺醫院的酒癮戒治做得更好且有效,讓成功率更加提升。

2023年11月24日,馬偕紀念醫院「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正式掛牌運作,除了衛福部的經費與政策支持下,馬偕醫院自院長到各部、科、室、課,許多同仁在過去的半年間皆盡心盡力一同協助設置,全新的組織創立自是不易,但馬偕擁有超過140年的「創新」傳統,相信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一定能在本院的承辦下,為國內做出十足且重要的貢獻。

綠葉萌芽 結滿果實

回想2001年,當時只有我一人開始規劃酒癮戒治的工作,到現在有了完整規模的團隊,甚至影響了全臺灣,回首一看,令人難以置信,但就像使徒保羅在羅馬書十二章17節所說:「眾 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

我相信酒癮戒治是神所希望的,同樣是眾人以為美的事。在22年的時間裡,感謝上帝讓我有機會為馬偕發展酒癮戒治模式,也盼酒精對民眾的傷害能降至最低,酒癮者與家屬能擁有身心靈更健康、健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