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世上的「鹽和光」 紀念社會服務室前主任潘娟

文/馬偕紀念醫院社會服務室主任王美淑

2022年8月17日午後,在聖詩悠揚、尊憫感懷中,我們在中山基督長老教會送別了潘娟主任。

潘娟主任,是馬偕紀念醫院社會服務室第一任本國籍主任,自1961年至1981 年,二十年來帶領馬偕紀念醫院社會服務室前進。承襲馬偕博士在淡水拓展宣教事工之初,「免費拔牙」醫療服務成先例,無論是早期露天救治或濟貧扶弱,乃至現代醫療,均與社會服務工作結合,落實愛人如己、關懷弱勢的使命。

臺灣光復初期,社會極待復原,各種社會問題叢生,僅單純的服務貧苦病人已無法滿足時代需要。1956年馬偕紀念醫院正式成立「社會服務部」,並派遣深具前瞻性的潘娟到日本及美國進修社會工作專業,學成歸國後,隨即接任主任職務,一路走來,創始艱辛、篳路藍縷。將社會服務工作從往日消極之慈善濟助工作,推展為積極性的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影響深遠且意義非凡。


▲潘娟主任(圖中),社工個案工作會談。

山地巡迴醫療與義診
50~60年代的臺灣,經濟尚未起飛,健保尚未開辦,「醫療」對許多病人家庭而言,是奢侈且遙不可及。在貧乏的年代,潘娟不畏艱難,秉持著「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的信念,除每年提供經濟弱勢者門診、住院義診券,可憑券免費醫療外,自1970年開始,結合醫師、公衛護士、檢驗師,在宜蘭地區十七個山地村落從事巡迴醫療與義診,提供山地居民醫療保健教育及免費篩檢、施藥等醫療服務。潘娟跟著醫療團隊踏遍各個山地村落,讓偏鄉人民能獲得醫治,讓醫療資源變得可及,實踐聖經所言,「我們的愛,不要空口說白話,要有真誠的行動。」(約翰一書 3:18)

為漢生病開立特別皮膚科門診
戰後初期臺灣的漢生病醫療政策,延續日治時期的強制隔離策略,對確診者,即隔離於專門收容及治療機構的樂生院。直至1950年,美國醫療援助引進有效治療漢生病的藥物,使「強制隔離」逐漸轉為「開放門診」政策。但當時的漢生病患者因遭到社會歧視,難以就業安身立命。有感於這群被社會忽視的弱勢族群之醫療需求,潘娟代表醫院與台灣麻瘋救濟協會聯繫合作,自1971年開始,於每週二、四下午開設「特別皮膚科門診」,並募集社會資源,讓他們能安心、定期的來醫院就診,得到免費檢查及妥善醫治。聖經中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路加福音10:30—35),正是潘娟二十年來社會工作最佳的詮釋,也是對社工同仁的期勉,迄今也是馬偕社會服務室的寫照。

成立小兒麻痺重建中心
60年代,臺灣患有小兒麻痺症的兒童人數眾多。當時僅有屏東基督教醫院為小兒麻痺兒童提供脊椎矯正及復健等治療,北部醫院尚付之闕如。潘娟在「潘阿姨講故事」的手稿中,曾寫下這樣的一段話:「鐵鞋、支架帶回家,就掛在牆壁上,因為小孩怕痛,大人又沒有復健的觀念,醫院給孩子做的輔助工具,成了貴重的裝飾品。」

有鑑於此,潘娟努力連結國內、外資源,1964年促成馬偕小兒麻痺重建中心成立,提供學齡前小兒麻痺兒童三個月重建訓練。當年小兒麻痺重建中心訓練多元,包括日常生活訓練、康樂活動、郊遊、學齡前教育、物理治療、蛀牙檢查、衛生保健工作等,目的使孩童能夠適應將來的學校生活。「潘阿姨講故事」的手稿中, 鉅細靡遺形容當年的景象:「讓中心變成一個特殊的幼稚園,把當時馬偕姑娘樓的庭園當作露天教室、用美軍捐的救護車變為校車,並且引進臺大、輔大、東吳及文化的學生來當實習老師……。」

憑藉來自上帝的信心,「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 4:13,成就一切,無論人力、物力、財力,面面俱到。


成立馬偕小兒麻痺重建中心—孩童心中的潘阿姨對他們照顧有加。

唇腭裂、燒燙傷基金與語言訓練營
唇腭裂病童從新生兒時期即需進行多次修補手術,很多父母因經濟困難,及錯誤認知(待幼兒時再動手術),延誤治療黃金時機。同樣需多次治療與長期復健的燒燙傷兒童,亦常有父母因無法支付醫藥費,而辦理自動出院。於此,潘娟積極籌募醫療善款,設立唇腭裂整形及燒燙傷兒童特別基金,補助病童手術與復健費用,大幅減輕家庭經濟壓力。

不僅如此,為矯治唇腭裂兒童說話發音,潘娟與語言治療師合作,結合大學實習生,舉辦「唇腭裂兒童暑期語言訓練營」,包含生活訓練、發音矯正、團體活動等。透過醫療團隊無間的合作,讓病童獲得延續性的社會復原,落實了身心社靈的完整醫治。誠如(馬太福音25:40)言,「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 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辦理唇顎裂兒童暑期語言訓練營學童話劇表演。

退休之後,潘娟仍持續在院牧部擔任志工,繼續為助人與上帝服事。她畢生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為病人、家屬服務,一點一滴落實於日常;對馬偕紀念醫院社會服務室而言,她是將社會工作從慈善導向助人專業的重要人物之一。感念至親潘雅貞、潘雅淑女士,為延續及紀念潘娟主任一生都為弱勢族群奉獻的愛與精神,特捐贈300萬元成立「潘娟女士紀念基金」,用予幫助貧困弱勢家庭醫療費用。

主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鹽…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 5: 13—16

如今,潘娟已卸下世上的勞苦與重擔,回到天父懷抱,其對馬偕、對社會的貢獻與精神,永遠都是社工後輩們的典範。


▲潘娟主任退休後持續於院牧部擔任志工為主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