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頭痛、嘔吐、反覆發燒 爸媽請注意「腦膜炎」危險徵兆

文/編輯部

4歲的小女童凌晨肚子痛, 吐了數次,體溫高達40.1度,至診所看診後情況仍未好轉,由新竹馬偕紀念醫院收治住院。小女童燒燒退退,即使燒退的時候也沒什麼精神,對於問題僅能點頭、搖頭回答,並表示頭痛。新竹馬偕小兒科部主治醫師張凱翔懷疑是腦膜炎,遂進行腦膜炎理學測試並直接進行脊髓穿刺檢查,根據脊髓液報告立即給予抗生素治療,數日後細菌培養結果出爐,確診為肺炎鏈球菌引起的細菌性腦膜炎。

腦膜炎的發炎位置接近大腦和脊髓,可能致命,並且病程發展快速,被歸類為急症。發病第二天小女童眼神完全無法對焦、不認得人,幸好新竹馬偕小兒醫療團隊的即時反應,在發病24 小時內就給予抗生素治療,現在小女童已完全康復,開心出院。

新竹馬偕兒科主任林昭旭指出,新竹馬偕醫院小兒科醫療團隊對於住院病童是採取共同照護模式,不同專長的主治醫師共同照護一位病童,每日到病房診視並討論病童的治療。

新竹馬偕小兒科資深主治醫師張家穎提到,在年紀較小的病童身上,有些疾病的臨床症狀會重疊,此時應該小心謹慎的觀察,才能即時察覺是否為更嚴重的疾病。如腸胃炎和腦膜炎皆可能出現發燒、嘔吐,在疾病的早期不易分辨,需要觀察病童燒退後是否仍有頭痛的現象?且腦膜炎可能會合併頸部僵硬與意識狀態改變,所以當病童活動力特別差、一直昏睡不起,或者和平常的應對有異、極度疼痛刺激之下仍未清醒、甚至眼神無法對焦或直視,就要特別注意是否腦部受到侵犯而影響功能。

醫療上最常做的二種檢測為克尼格氏徵象(Kernig’s sign) 及布里金斯基徵象(Brudzinski sign)。這些徵象很少在其他疾病中出現,具有極高的特異度,常被用於腦膜炎的檢查,建議家長若在家觀察到這些現象,應儘速就醫。

新竹馬偕小兒神經科主任李松澤說明,一般腦膜炎分為「無菌性腦膜炎」和「細菌性腦膜炎」,無菌性腦膜炎由病毒感染所造成,在治療之後數週之內,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容易疲勞、煩躁、注意力不集中和肌肉無力等等,但大部分可完全康復。然而,在不同年紀的病童和不同病毒的腦膜炎間仍存在著後遺症嚴重程度的差異性;如腸病毒引起的腦膜炎,對一般年齡較大孩童而言,比較不會留下神經系統上的後遺症,但是如果在嬰幼兒身上就較容易有發展遲緩、語言和認知障礙的後遺症。

一般而言,細菌性腦膜炎對健康的影響甚於無菌性腦膜炎,孩童罹患細菌性腦膜炎的死亡率高達15%,其中又以肺炎鏈球菌腦膜炎的死亡率最高。細菌性腦膜炎的孩童即使在接受治療後,仍然大約有15-25% 會留下神經學上的後遺症。常見的神經學後遺症如:永久性聽力喪失( 約5%-10%)、肢體僵硬、攣縮或是偏癱( 約2%-12%)、痙攣( 約4%)、認知和學習障礙( 約4%)。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對抗腦膜炎的不二法門。若懷疑病童罹患腦膜炎,請配合醫師建議,盡早接受腦脊髓液檢查並接受適當的治療,盡可能減少腦膜炎造成的神經學後遺症。◎

 

克尼格氏徵象(Kernig’s sign)
病童平躺時,膝關節與髖關節彎曲呈90 度角。在不移動髖關節擺位的情形下,伸展病童的膝關節,
腦膜炎病童進行此伸直動作時會疼痛而全身縮起。

↑正常孩童

↑腦膜炎孩童

 

布里金斯基徵象(Brudzinski sign)

病童平躺時,將頸部往上抬,腦膜炎病童的膝蓋會不自主的彎曲。

↑正常孩童

↑腦膜炎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