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淡水馬偕紀念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首位主任賴允亮教授
「還有許多急症的病人都照顧不完了,為什麼還要照顧臨終的病人?」「安寧緩和醫療強調自然死,不要對末期的病人插管急救,倒不如團隊盡力搶救,或許家屬會覺得團隊更盡力了!」「癌症的治癒率低於平均值,是不是因為我們的病人太早就接受了安寧緩和醫療?」
神動工 台灣安寧起步
時至今日,這些因著迷思或誤解而產生的話語仍持續著。但是,安寧人的愛心、熱心與憨直,也是如相聚的炭火般持續著。
30 年前「跟病人一起苦」這句話,感動了許多人,這正是台灣安寧療護的起步。馬偕紀念醫院早在1983 年便開始討論末期照顧的醫療,正所謂「事工研擬在於人,成就在於神」。歷經七年的研擬,1990 年2 月正式組成第一代安寧團隊,3 月13 日開設全國第一座安寧病房、也是全球第18 間。風雲際會下,安寧照顧基金會也在社會賢達、雙連教會及馬偕紀念醫院合力促成之下於1990 年成立,一路上與馬偕安寧病房相伴同行,成為最有力的夥伴。
「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回想安寧病房開拓之際,雖設有16 個床位,但卻收不到病人,原來是因為它的地點就在以前太平間的前面,照顧病人之際,隱約可聽到助念的音樂,更是充滿了避諱與不祥。然而,當時的安寧醫療服務,沒有利益、更不符合經營業績考量,而是一心為病人服務,隨著民眾觀念轉變,馬偕安寧受到大眾的認可,1995 年時已是滿床位,甚至一床難求。
↑舉辦靈性關懷研習會
轉型為教育示範中心
1998 年夏天,在神的帶領與同工祝福下,馬偕安寧病房轉型為「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總面積2153.8 坪,2000 年兩個病房合計63 床,成為當時世界最大的安寧病房床數。
三十而立,馬偕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的服務不是為了眾人的掌聲,也不是為了追求全台最大、世界第一,只盼望與受苦的人群伴行多一哩路。我們無法將結果歸功於屬人的單位,但可述說這幾年來領航成就的項目: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發源地、安寧照顧設置標準及評鑑起草發源地、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重要參與單位、安寧療護專業人員研修計畫主要推動單位、首間複式安息室、開設靈性學苑、首間獨立「靈性沉靜空間」( 沐光屋)、首推「漸凍人」安寧照顧、接辦「海外華人安寧療護研習營」、發展「六全」照顧與「LED 惜生善終模式」、推動「加護整合安寧」,更是台灣首獲歐洲腫瘤學會認證「ESMODesignated Centres of Integrated Oncology and PalliativeCare」的安寧病房。
三十而立 再次出發
「而立」後而「不惑」,紮營、拆營、再準備出發。面對治癒率與存活率的數字較量、追求高CP 值的服務模式、大群體的臨床試驗與高期刊影響因子的論文發表、人工智慧的時代,該如何保有這樣個別化又具溫度與柔軟的安寧緩和醫療,是我們往後面臨的挑戰。
神是我們最大的領航員,我們在主前祈求,求神在此行成為我們路上的光,腳前的燈。因為神說:「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如今要發現,你們豈不知道嗎?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