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院區心臟血管外科李君儀醫師
週邊血管中心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看似熟悉卻又有點陌生的名詞,週邊血管應該是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可是週邊血管中心是在進行什麼樣的事工,對大多數院內同仁來說是比較模糊的,在此就週邊血管中心的成立宗旨、參與的成員、任務分配與執行、未來規劃等等,做簡單的介紹。
緣自烏腳病的治療
週邊血管中心的成立,緣起於對烏腳病患的醫療。
門諾醫院許文憲副院長曾對蔡院長提及在台南沿海地區有許多烏腳病患,需要有血管方面的專科醫療,但是因為地處偏僻,大多醫院不願投入烏腳病治療之事工,致使許多烏腳病患者無法獲得妥善之照護。
基於實踐本院照顧弱勢族群的使命,因此在蔡院長與黃前院長的支持與積極推動之下,成立了週邊血管中心,預計於本院發展烏腳病之醫療服務,並且拓展至所有血管疾病病患之完善照顧。
尤其近年來,老年人口日益增加,血管疾病也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問題之一,積極發展血管醫學對於國人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也訂下了週邊血管中心的使命與願景,包括積極發展血管醫學之研究、教學及應用,成為最完整、服務最好的週邊血管醫療體系,並且提供最完整的血管醫學訓練。以及積極照顧弱勢族群,促進週邊血管疾病及烏腳病患之健康,成為投入最多資源從事國內外偏遠地區血管疾病醫療工作之醫院。
跨科整合積極規劃
在經過初期規劃和數次結合各專科人員的討論之後,我們擬定了多科整合的人力規劃,在診斷與低侵入性治療方面,參與的人員包括心臟內科的顏志軒與蔡政廷醫師,和放射線科的楊斐適與惲純和醫師,以及生理檢查科的協助。
此外,根據處理的疾病種類區分成三組:週邊動脈組、靜脈疾病組和血管通路組,包括有心臟血管外科的李君儀、簡禎彥、孫珅醫師,一般外科的楊圳隆、林彬醫師,胸腔外科的劉洪彰、黃常哲醫師,整形外科的董光義、張世幸醫師和腎臟內科的林信昌醫師分別參與其中相關的組別進行相關的事工。
週邊動脈組的主要工作在於週邊動脈阻塞的診療以及烏腳病業務的承接,靜脈疾病組的主要醫療項目則是靜脈栓塞與靜脈曲張的問題,血管通路組則負責動靜脈廔管、port A導管置入等醫療。
另外有骨科的郭兆光主任協助對無法進行血管醫療的肢體進行切除的後續工作。
參與院外各項計畫
除了例行的醫療業務之外,週邊血管中心也積極參與國家和學會的工作。國家衛生院有將Cochrane 實證醫學資料庫翻譯成中文的計畫,週邊血管中心也配合實證醫學中心承接國家衛生院的計畫,將在兩年內翻譯Cochrane 實證醫學資料庫內有關週邊血管方面的文章,不但能讓參與的人員對血管診療的實證有更完整且全面的認識,也能對國內血管醫學的進步提供幫助。
而李君儀醫師在台灣血管外科學會擔任兩屆理事職務,並參與主辦2007年國際血管聯盟亞洲分會在台灣舉辦的大會,並與其他醫院的血管外科專家共同編纂血管外科診療指引,於2007年出版。
現在孫珅醫師也加入參與另一本血管內手術手冊的編譯工作,預計今年上半年能夠完成出版。目前李君儀醫師也繼續參與台灣血管外科學會進行全國性的血管手術資料庫的建立,為國內血管疾病與手術的長期臨床研究做紮根的工作。
未來規劃與期許
最後,我們對週邊血管中心的未來發展也有長遠的規劃。
就近程目標而言,以設立週邊血管專科門診、制訂共同血管疾病的診療流程與衛教手冊,並且逐步建置血管病患資料庫。
中程目標則放在檢討並修訂各項血管疾病的診療流程、擴大血管病患資料庫並加入預防醫學的觀念、以及發展新興的血管內手術。
長程目標放在建構實體的週邊血管中心,並且進行週邊血管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開發週邊血管醫療之新技術、進行社區週邊血管疾病巡迴醫療與居家護理、並建構完整的實習醫師與住院醫師訓練計畫、培養新的血管專科人才,為週邊血管中心的永續發展奠立基礎。
在這許多的事工當中,曾經面臨的、即將面臨的許多困難,都需要靠主耶穌的帶領,還有許多同工的努力與協助,才能有所突破,也期待有更多的同工能參與週邊血管疾病的診療與研究,讓這顆種子能日益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