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防治中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臺北總院精神科主任兼自殺防治中心主任劉珣瑛醫師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於西元2000年的統計,全世界約有100萬人死於自殺,全球自殺死亡率每十萬人口約有16人死於自殺,全世界每40秒就有1人死於自殺。

過去45年來,全世界的自殺死亡率增加了60%,這些數字尚未包括自殺企圖 (一般而言,自殺企圖約為自殺死亡的20倍)。

自殺防治的重要性

在全世界總疾病負擔(total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方面,自殺在1998年時占了1.8%,推估在2020年將上升至2.4%。估計至2020年,全球十大死因當中,自殺將上升至第九位(已開發國家為第八位)。

因此,自殺防治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是21世紀的工作重點之一。重視自殺防治,從了解自殺成因到發展有效防治策略,必然將是未來國內與國際的重要公共衛生發展方向。

台灣過去十多年來自殺死亡率逐年上升,自殺已連續八年列在十大死因之一,自殺防治在國內實為刻不容緩的公共衛生、精神、心理衛生問題,馬偕紀念醫院以基督徒先知性的使命,看見時代、社會的需要,於2005年重新揭牌成立台灣醫學中心第一個「自殺防治中心」。

馬偕醫院與自殺防治

回顧馬偕醫院推動自殺防治的歷史,要追溯到40年前,於1966年「馬偕協談中心」的工作重要內容就包括了「自殺防治」,創設「生命線」提供電話諮詢,馬偕紀念醫院並於1969年3月6日成立東南亞第一個「自殺防治中心」。1975年6月「生命線」遷離,自組協會往外服務,因此,同年12月增設「馬偕平安線」,提供電話諮詢服務迄今。

精神科醫療團隊看到時代的需要,本著基督信仰中對生命的尊重、關懷、熱愛,深信每一個生命都是上主手中的寶貝,我們在黃俊雄前院長的鼓勵下,於2005年4月,主動策劃籌備「自殺防治中心」,同年9月經院方與董事會通過,正式成立「自殺防治中心」,並於同年11月揭牌運作。

自殺防治中心的成立宗旨、核心價值與願景為:

宗旨與使命

發展並積極推行有效的自殺防治計畫,以有效地防範問題、降低醫療使用、社會成本及自殺死亡率。

核心價值

‧尊重生命、關懷生命、保護生命、熱愛生命。

‧維護每一個生命免於被侵犯,以及自體侵犯的權利。

‧維護每一個生命追求生存、健康以及愛與被愛的權利。

願景

‧成為提供最完整服務之自殺防治中心。

‧成為自殺防治之標竿醫院與教育示範中心。

執行運作與業務

一、執行運作模式: 跨單位的整合型組織架構

1.組織位階:於全院組織圖之「特殊醫護單位」中新增「自殺防治中心」。

2.自殺防治中心成員包含:

a.主任一名(精神科主任兼任)

b.專任人員:諮商心理師一名、臨床心理師一名、社工師一名、護理師二名(其中一名為兼任祕書),專任編制共五名。

c.兼任人員:精神科全科醫療團隊為自殺防治中心的當然兼職成員、並由精神科五位主治醫師全責推動自殺防治業務

3.服務團隊:

整合院內精神科、急診醫學部、社會服務室、院牧部、協談中心、員工教育委員會、小兒科部、婦產科部、內科部、外科部等相關單位合作,組成工作團隊。

二、業務與行動方案

1.建立院內、院外自殺個案通報系統。

2.提供自殺未遂個案追蹤輔導服務:個別治療輔導、主動外展與電話追蹤關懷服務、平安門診、辨證行為治療團體 (情緒管理與人際團體)、家庭治療等。

3.提供自殺者遺族心靈照顧計畫。

4.辦理自殺防治相關教育課程:包括院內與院外各項自殺防治課程、宣導心靈復甦術等自殺防治守門員課程,協助其他醫院成立自殺防治中心。

5.擴大社區關懷與安全網:結合教會等各宗教牧關網路、學校與社區資源,建立社區關懷網。

未來規劃與發展方向

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未來的發展重點包含三級預防的自殺防治及研究中心運作模式,其內容涵蓋:防範措施(prevention)、介入措施(intervention)及事後處遇(postvention)的模式

一、防範措施(prevention)方面以教育宣導為主:

1.教育宣導

 短、中程計畫:定期辦理或參與各項自殺防治宣導課程:a.針對基層防治人員(醫療、社服社工、學校教職員等);b.志工;c.社區(包括教會)之課程訓練與自殺防治訓練。

 長程計畫:評估上述宣導課程的成效分析,並發表論文及做為設計課程的參考。

2.專業人員繼續教育及與國際接軌:邀請國外學者來台,預計於2007年邀請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Professor Linenhan等團隊來台辦理專業講習專門針對自殺防治之辨證治療模式,並進而發展本土模式。

3.建立牧關網路:配合院牧部,短程計畫在積極推動教會成為社區自殺防治之守門員,中長程計畫在建立教會及各宗教之牧關網絡模式。

二、介入措施(intervention)方面:以個案及團體服務為主,結合臨床服務與研究發展,包括:

1.建立自殺個案管理制度:辨識與協助急診室、病房、門診等自殺未遂個案治療及追蹤服務(含家庭訪視、電話關懷、個案轉介)。

短中程計畫:結合各項研究計畫(如國科會計畫等),以實證研究為基礎,發展並分析自殺企圖者之個案管理與治療模式的療效,並發表論文。

長程計畫:以實證研究為基礎,提出合適於台灣社會文化與醫療社政制度的自殺防治模式。

2.建立憂鬱症病患個案管理制度:

短中程計畫:結合國家衛生研究院之「華人基層醫療憂鬱症主動合作照顧模式」五年研究計畫,發展並建構社區憂鬱症個案管理制度,以發展次級自殺防治。

長程計畫:以各項臨床經驗與實證研究結果,提出合適於台灣社會文化與醫療制度的社區憂鬱症治療模式。

3.辦理酒癮與藥癮等治療:由目前實證研究結果,落實並發展已經確立成效的醫療機構各科住院病患之安全飲酒衛生教育等,並進而發展醫院與基層醫療的門診病患藥酒癮早期戒治模式。

4.建立院內、院外自殺個案通報系統,整合院內、院外各單位,協助縣市衛生局之個案轉介。

5. 與協談中心合作,成立24小時危機諮詢熱線電話。

6.建立自殺防治網站,提供網路諮商

短程目標:討論區回覆

中程目標:網路預約諮商

長程目標:線上心理諮商

三、事後處遇(postvention)方面

提供自殺者遺族(Survivors of Suicide; SoS)之悲傷輔導(含網路諮商、電話諮商)與個案轉介、成立自殺者遺族支持團體。

短程計畫:促進自殺者遺族團體可以成為常態性團體。

中程計畫:促進自殺者遺族可以由專業義工或準專業義工來運作。

長程計畫:促進大台北地區自殺者遺族自助組織的建立。

發展特定族群(青少年、老年人等)之自殺防治模式

1.青少年自殺防治:由於大多數有情緒及自殺問題之青少年不易被發現,也未受到適當的幫助,馬偕醫院自殺防治中心擬參考Columbia University TeenScreen Program (現已成為美國的National TeenScreen Program),進入校園進行全面篩檢,早期發覺情緒及自殺問題之青少年,並提供輔導。未來並將在院內開設青少年平安門診,接受需要治療之轉介個案。

短程計畫:至美國、英國接受自殺防治模式的運作訓練,了解篩檢與運作模式,並提出台灣校園的篩檢計畫。進而與衛生機關及教育單位聯繫,溝通討論合作事宜。初步計畫將以台北縣淡水地區數所學校為主,進行規劃、前趨施測與修正。

中程計畫:提出public service screening project,向有關單位爭取支持及經費補助。擴大篩檢範圍至全淡水地區學校、與台北縣市校園。並於淡水分院開設青少年平安門診。

長程計畫:提出追蹤研究報告,與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及教育部合作,推廣馬偕經驗至其他縣市。此計畫亦可應用在non school-based sites,如更高風險族群之教養院、中途之家(shelters)、感化院(juvenile justice settings)等。

2.老年人自殺防治:擬參考美國著名的羅徹斯特自殺防治中心(Rochester University,CSPS) 的模式,結合社政機構、社區老人服務、基層醫療、及醫院關懷獨居老人等活動,從高風險老年人口之自殺防治著手,提供定期評估與各項身心靈的支持與治療。

成立自殺防治研究中心

五年內的遠景期望在馬偕醫學院成立社會醫學研究所,並結合精神科、自殺防治中心、心理行為研究室等,成立自殺防治研究中心。

目前馬偕醫院自殺防治中心已成為國內自殺防治中心的標竿醫院,成立二年半以來陸續協助台灣多家醫院籌備或成立自殺防治中心。

未來更將有計畫、有系統地發展特殊族群如青少年與老年人自殺防治工作,並積極尋求政府機構、社區、學校、教會等合作,結合政府、民間與各醫療系統的力量,共同防治自殺,創造馬偕經驗的最大價值,榮神益人。

期許馬偕自殺防治中心不僅成為最受弱勢族群信賴的醫學中心「自殺防治中心」,更是自殺防治「服務品質」口碑第一的醫院。期以耶穌基督愛人如己、關懷弱勢之精神,提供對於生命絕望者之身、心、靈全人醫治,並達成醫療傳道之宗旨。更期許成為全台灣自殺防治及自殺者遺族服務的指標機構,並發展為提供其他醫療院所與機構自殺防治及自殺者遺族服務單位的教育訓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