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偕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周桂芳、中醫婦科主治醫師瞿瑞瑩
38歲的王小姐是名乳癌病友,在醫師的建議下,已接受乳房部分切除及前哨淋巴結摘除手術。主治醫師評估王小姐為低復發風險,後續不需要接受化學治療,但需口服抗雌激素藥物(Tamoxifen泰莫西芬)及皮下注射類黃體激素釋放素(LHRH agonist,如Zoladex諾雷德),並接受放射線治療。
然而,接受抗賀爾蒙藥物治療讓王小姐出現嚴重的類停經症狀,如潮熱、心悸、盜汗、失眠等,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又有熱心的親友及乳癌病友,紛紛提供保健偏方,紛亂的保健資訊不盡都正確,在疑惑之餘,王小姐還同時面對術後患處的緊繃疼痛與擔心癌症復發的恐懼,種種壓力幾乎讓她難以入眠。
中西醫整合 改善調理
後來王小姐來到馬偕紀念醫院「癌症中西醫整合門診」,希望能獲得專業醫療建議,在接受西醫標準治療的同時,也能用中醫藥來調整體質,減輕副作用。
在診間先由腫瘤科醫師針對王小姐術後狀況問診,仔細詢問治療過程並進行生活品質評估,擬定以類停經症候群為主,疼痛治療為輔的治療計畫,並抽血檢查作為治療前後的對照參考;同時,也針對困擾王小姐的保健食品疑問提出專業建議。
中醫師則是四診( 望聞問切) 辨證論治後,發現王小姐術後正氣稍損,加上局部氣滯血瘀,建議以疏肝理氣、寧心安神的藥方調理體質,並給予生活、飲食的衛教建議。
中醫觀點 瞿瑞瑩醫師
中醫在「乳癌」的診療歷史悠久,自宋代開始就有乳巖( 乳癌)、女疾( 婦女病)、坐月養生的中醫婦科專題記載,對乳癌有了相當細緻的論述和治療經驗。
乳癌不是女性所專有,男性也可能罹患乳癌,中醫的觀點認為乳癌的成因和情緒及壓力有密切關係。月經長久失調、衝任二經失調,導致氣滯血凝而生,容易形成乳癌;另一方面,情緒憂鬱、憤怒容易損傷肝氣,而思慮傷脾,日久會導致氣滯痰凝,進而生成小腫塊。
乳癌診療中西合治有一套,世界衛生組織也已出版傳統醫藥實證醫學指引。有相關疑慮的癌友,務必找專業醫師以免貽誤病情。
西醫觀點 周桂芳醫師
乳癌是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發生率逐漸年輕化,乳癌治療也相當精緻和個人化。在診斷乳癌後,醫師會根據病人的個別狀況擬定治療計畫。
相對其它癌症,乳癌的治療計畫非常複雜可以說,一個腫瘤科醫師看過的所有乳癌病人,從來沒有兩個是完全一模一樣的。
因此,乳癌病友若對於治療或診斷有疑問,建議和醫療專業人員討論,不需將其它癌友的治療經驗對號入座,徒增自己的焦慮。
馬偕紀念醫院針對乳癌的病友,有設置完善的照護團隊,包括個案管理師及關懷師,可以作為諮詢及轉介的窗口,歡迎病友們多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