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

文/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葉庭吉

醫院例行的工作,除了看門診查房外,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教學。馬偕兒童醫院每年來自各校短期或長期的實習醫學生相當多,要花相當時間,帶領這些初進大觀園的醫學生「參觀」兒癌病房或加護病房。

學生總有相當回饋,其中之一,也是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老師,您當初為什麼會選擇兒童血液腫瘤科?」多年前,當第一次被問到時,直覺反射回應,就是想著這些病童很可憐,罹病後需要接受那麼多種治療,包括化學治療、手術、放射治療,孩子們一個個光著頭,瘦巴巴的,心裡就很想幫忙他們。隨著這些年來照顧的病童越來越多,看過更多成功或失敗的案例,心裡就有更加清楚的想法。

現在若有人再問同樣的問題,我會毫不思考地回答:1 兒癌治癒的比率越來越高,每當在門診對一個孩子宣布:現在你( 妳) 已經治癒,疾病未來不會復發了。此時,不只是孩子和父母心中雀躍不已,我心裡也同樣激動:我幫助一個孩子恢復了。肩上的擔子也少了一個。2 每每得知一個治癒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有好的學業、就業、甚至成家生子,在他( 她)們各自的人生舞台上發光發熱,我也不禁替他們高興了起來。3 反之,每當失去了一個堅強的「戰友」時,其後幾日當經過他( 她) 們臨終前的病榻時,似乎總感覺他( 她) 們還在,腦中也不斷地流動著他( 她) 們治療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思考醫療上可以怎麼改善,利用這樣的經驗,未來能幫助更多同樣狀況的孩子恢復。

其實,我常比喻每一個孩子的治療就像一本書,醫師就像個學生,得不斷從每個孩子身上吸取各種經驗化成知識。過世的孩子總是教我們最多,他( 她) 們留下的絕對不只是懷念,而是更多能幫助其他孩子的臨床經驗。我想,這就是我從事這分工作最大的感動了。

馬偕兒童血液腫瘤科自1981 年成立至今,已進入第38 年。歷經兩位前主任:梁德城教授及劉希哲醫師殷殷灌溉,目前已茁壯成大樹,幫助了許多孩子治療成功。雖然如此,我們還不能鬆懈,因為治癒率還未達100%。

未來要做的事還很多,包括:發展最適合國人的治療療方、減少治療相關短期及長期副作用、提升孩子在治療中生活品質。簡而言之,亦即提供孩子們身心靈的全面照顧。也期待未來有更多醫療人員被孩子的經歷所感動,能加入成為我們團隊的新血,共同為這群特殊的孩子付出,也提高照顧品質、提升兒癌治癒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