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石後山的醫療尖兵

文/馬偕紀念醫院公共事務課王紀葳

為了看一個病人,來回4小時的崎嶇山路早就是家常便飯;能夠躲過惡犬攻擊,邊叫邊跑但還是堅持要親眼看到病人才算數,這就是新竹縣尖石鄉秀巒衛生室護理師江金花。靠著熱情、愛心與耐心在後山服務邁入第六年,在當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時候,病人來看的不是「病」而是「她」。

從金洋到尖石的莎韻身上流著泰雅族的血液, 出生在宜蘭南澳金洋部落的江金花,原住民的名字叫做「sayun( 莎韻)」,她說,sayun 在原住民的姓名中代表的是勤勞節儉,原來,如同「阿信」般的精神是與生俱來。

護專畢業的她,一開始在家鄉的聖母醫院及南澳醫院服務,隨著南澳醫院轉型為安養機構,仍繼續留在這鄉內唯一可收容老人的地方服務長達四年,之後隨著當牧師的先生到司馬庫斯牧會而舉家搬遷。

尖石後山含括新竹縣玉峰村及秀巒村,秀巒位在中繼站並設有衛生室,目前有一位醫師及三位護理師常駐,「管區」包括尖石後山自宇老開始,沿著產業道路至田埔,最後一站為司馬庫斯,一路上翻山越嶺共有九個部落,光是具投票資格者就有1000 多人。

秀巒衛生室 永遠準備好

在秀巒衛生室裡什麼病都要看,算是小型的急診室,因為不知道下一個病人是什麼情況,所以永遠都要「準備好」。衛生室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單單只是「等病人」,而是得常常走出去厚著臉皮「找病人」。

江金花常拿著血壓計逢人就拜託量一下,邊量血壓的同時還得抓準時間提供衛教,有一次,一位20 出頭的年輕人就被她「抓到」,一量才發現血壓偏高,詢問之後才得知年輕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只有淡淡的說了句:「我脖子有時候會緊緊的。」江金花從年輕人開始一路追蹤,發現家中父母也是高血壓,從此,這一戶列為必到的家訪對象。

挨家挨戶進行家訪與探視,也是衛生室的工作之一,有些人家裡蓋在建地上,所幸還能有「門牌號碼」,但只能在農地上起居的原住民,根本無從用門牌標示,只能靠有門牌的鄰居住家後面加註「之1、之2」,殊不知這中間相隔了多遠,由於山區幅員遼闊,探訪一個病人就得花上4 小時車程,心裡急的還有下一個在家等她的那位。

遠眺部落之遙 不如暖心感動之時

江金花說,部落很大但也很小。各自在山頭的部落距離遙遠,但彼此心裡的距離卻是十分貼近,這也是她在山上從事醫療工作中最大的感觸。有人家中貓狗生病找她、家裡有年輕人農忙工作去了,她便成為長者最好的聽眾,部落發生的大小事,幾乎都在她的掌握之中。

「醫療」對部落來說一直是個奢求,衛生室對於沒有持健保卡的病人仍然給予最大的協助,千叮嚀萬交待,只要乖乖回診拿藥吃,沒有健保沒關係,但遇到衛生室無法解決的疾病,勸病人下山治療便是一大難題。

山,是我的家

有一次已經為病人叫了山下醫院的救護車,病人在好說歹說之下勉強上了車,結果二天後回到衛生室說,因為沒有錢住院,只好在便利商店待了一晚,隔日向人借了些零錢坐車到竹東,坐上一天一班的愛心巴士才回到家,就這樣二天沒吃沒喝在外漂流,「就算死也要死在山上」,道盡了原住民的無奈。

馬偕紀念醫院承接尖石鄉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DS) 已有16 年之久,在秀巒衛生室與江金花打拼的還有服務滿15年的護理師李紫寧等人,同樣跑遍尖石後山,對當地居民的付出功不可沒,而每一次的家訪與探視,都讓醫療人員與居民像家人般的情感,深刻再深刻,永遠難分離。◎

首圖:江金花( 右) 與李紫寧( 左) 護理師至原民家中進行新生兒訪視。( 江金花提供)

江金花家訪時為病人量血壓。( 江金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