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寶寶」出遊忘打胰島素 引爆酮酸中毒

文/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資深主治醫師丁瑋信

小君在8歲時被診斷為第1型糖尿病,每天三餐飯前、睡前都必須驗血糖後注射胰島素,由於與醫師、衛教師、營養師積極配合,多年來已將血糖控制在合理範圍,而且還是學校的游泳校隊。

清明節連續假期,小君與家人一起出遊,隔天一早起床腸胃不適,胃口不佳,因為擔心沒有進食而低血糖,所以不敢施打餐前胰島素;中午過後,小君開始噁心、嘔吐,醫師診斷小君得了腸胃炎,建議先禁食不要吃東西,讓腸胃道休息。因為沒有進食,所以醫師也建議不要注射胰島素,以免發生低血糖。到了晚上,小君腹痛、嘔吐的情況愈來愈嚴重,甚至出現呼吸喘的情形,家人趕緊將小君送到急診求診,急診室醫師診斷小君為「糖尿病酮酸中毒」,必須立刻進加護病房緊急救治,給予大量胰島素補充及點滴輸注,小君酮酸中毒的情況才漸獲改善。

醫師詳細詢問小君這兩天胰島素注射的情況,才發現因為玩得太晚了,所以忘了注射睡前的長效胰島素就去睡覺了,隔天又因為腸胃不適不敢注射胰島素,長時間未注射胰島素的情況下,導致體內胰島素濃度不足,血糖愈來愈高,脂肪酸分解產生酮酸,酮酸累積產生酸中毒,進而產生噁心、嘔吐、腹痛、呼吸喘等臨床症狀。

醫師特別提醒小君,絕對不可以忘記注射胰島素,尤其是長效型的胰島素(基礎胰島素)。若真的遇到生病無法進食時,就必須多驗血糖,發現血糖偏高時,按照醫師的指示注射;發現低血糖時,就補充果汁或是糖果。長時間無法進食或是持續高低血糖時,則建議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治療。

什麼是第1型糖尿病、該如何治療?

第1 型糖尿病為一緩慢漸進性的自體免疫疾病。病童體內存在著會破壞自己胰島細胞的自體免疫抗體。胰島細胞是分泌胰島素的細胞,胰島素是體內維持血糖穩定、幫助細胞成長、抑制肝醣分解、抑制脂肪分解很重要的荷爾蒙,當80 - 90%左右的胰島細胞被破壞後,臨床上便漸漸出現糖尿病的症狀。

第1 型糖尿病目前最好的治療方法為定時驗血糖並補充胰島素。胰島素的補充有兩種基本的概念,基礎胰島素(basal)和餐前(bolus)胰島素。基礎胰島素不管有沒有進食,都必須補充,而餐前胰島素,則是按照當時的血糖值及當餐預定要進食的碳水化合物給予補充。

第1型糖尿病病人生病時,該如何處理?

第1 型糖尿病病人生病時血糖可能會比平時高(因為體內荷爾蒙的作用使胰島素效果變差)、或是比平時低(因為生吃不下)。甚至同一位病友每次生病的表現都不一樣,要多驗血糖才能掌握。此外,當體內缺乏胰島素,出現酮酸中毒初期的症狀常常就是噁心、嘔吐、腹痛、食慾不振等。這些和腸胃炎的症狀很像,臨床上並不容易區別。因此,關於第1 型糖尿病病人生病時,胰島素補充的基本觀念是:不管有沒有吃東西,基礎胰島素一定要打,若擔心有低血糖的情況,可以施打約平日80%的基礎胰島素劑量。

吃不下東西但是血糖高時,依據平時醫師教導的方法施打速效胰島素的劑量;血糖低時,則依低血糖的處理原則,補充果汁或是糖果。高低血糖處理後,15 -30 分鐘內一定要再監測,看看處理之後,血糖是否往預期的方向改善。如果小朋友真的一口食物都吃不下、一口水都喝不進去、做了適當處理後還是持續高低血糖時,則建議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生病時,除了進食狀態不穩定和荷爾蒙的作用造成的血糖起伏,生病時常使用的一些藥物,也會影響血糖的穩定。例如部分咳嗽藥水含有少量的糖漿成分、治療氣喘使用的類固醇(steroid)、幫助支氣管擴張的乙型交感神經興奮劑(β2 agonists)等藥物,都會造成治療期間血糖的上升。處理的原則是針對該疾病必須使用的藥物還是要使用,不要因為害怕造成高血糖不使用該藥物,造成病情的延誤,但是要增加監測血糖的頻率,再根據前述高低血糖的原則加以處理。

再次提醒

第1 型糖尿病病人因為體內的胰島細胞被破壞,所以身體分泌胰島素的能力極低,這和第2 型糖尿病是不一樣的。第2 型糖尿病病人因為體內尚有少許分泌胰島素的能力,所以生病時,因為害怕低血糖而不注射胰島素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第1 型糖尿病病人生病時,不管有沒有吃東西,基礎胰島素一定要注射,並且增加監測血糖的頻率。這樣才能避免糖尿病酮酸中毒的發生,順利地度過每一次身體不適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