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偕紀念醫院復健科主任姜義彬
運動傷害發生後,主要的處理流程不外乎為保護受傷組織、急性期的患處治療與復健治療。急性期的治療主要包括消炎止痛、手術、固定等。待急性期過後,儘早的復健治療對於日後恢復運動功能有很重要的功效。
傳統的復健治療主要目的為疼痛控制、促進組織修復、增加關節活動度及恢復肌力與肌耐力,這些過程需要患者耐心的參與及良好的生活習慣改變,以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近幾年來,在運動傷害復健期的疼痛控制與促進組織修復方面,除傳統的物理治療如熱療、電療等器材使用外,加入了一些輔助治療,對於運動傷害後的復健有一定的助益,這些治療包括:
一、震波治療(Shock wave therapy)
震波治療的原理是利用高能量聲波,衝擊慢性發炎與鈣化組織,希望能促進組織的修復,並去除組織內的鈣化。一般如網球肘、足底筋膜炎等,經震波治療後往往有不錯的療效。至於常見的肌腱內鈣化,例如肩部的旋轉肌腱鈣化性肌腱炎,以往需要長時間多次數的物理治療,或手術、超音波引導灌洗等侵入性的治療,目前以震波治療數次後,大多有不錯的療效;患者肌腱內的鈣化經震波治療後往往得以消除,症狀明顯解除。
二、增生療法(Prolotherapy)
增生療法是利用某些製劑注射在慢性受傷的組織內,希望引發人體內的修復機轉,恢復組織機能。這些注射的製劑例如高濃度葡萄糖水、維他命B12 或某些血液製劑,目的是引發人體的自體修復功能,促進受傷組織的再生。在增生療法注射時,往往需要以超音波做為引導,準確地注射在傷害的部位,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三、神經解套術(Nerve Hydrodissection)
神經解套術的概念最主要是利用針劑注射在受壓迫的神經旁,撐開神經與周圍的組織,以解除神經受組織壓迫所引發的狀況。例如正中神經在腕部受壓迫所導致的腕道症候群,及運動傷害後疤痕組織壓迫及纏繞週邊神經組織所導致的痲、痛症狀。這項治療需要利用高解析度的超音波做為導引,將製劑精準地注射在受壓迫或腫脹的神經旁,以解除組織對神經的沾黏等。經神經解套術解除神經壓迫後,患者的疼痛、緊繃症狀往往可以得到不錯的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