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輯部
馬偕醫學院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2月9日至2月10日參訪日本縣立廣島大學,與「溝通障礙學系」進行學術交流活動。雙方就台日聽語人才的養成與職場選擇和發展之差異深入探討,未來馬偕醫學院與廣島大學亦規劃簽訂MOU,以期推動雙方各方面之交流。
台灣與日本在語言聽覺領域的發展上有相當差異。台灣分為「聽力師」及「語言治療師」兩門專業,馬偕醫學院聽語學系利用分組學習,共同科目修完後,三年級開始分為聽力組及語言組,讓學生學習所選的特定專業知識;畢業生未來除服務於醫療院所之外,還可任職於相關基金會及助聽器公司。日本則是結合言語及聽覺共同學習,但普遍偏重語言治療專業領域,進路大多在醫療院所。另外,台灣在「早期療育」領域較日本普遍且積極,聽語系學生實習時間長達9 個月,遠高於日本的8-12 週。與醫院密切的教學合作,使理論與實務能相互貫通,學生畢業後便具備獨立面對個案的能力,扎實的臨床訓練令日本讚賞。
廣島大學「溝通障礙學系」以整合性醫療照護與建立醫療團隊的觀念出發,課程涵括基礎護理知識、嬰兒及老人的照護,並且與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護理、社會福利等學系相互交流。並且,他們亦發揮日本生產醫材及醫學相關教學物品的工業實力,重視設計並正確使用正式評估工具,才能準確評估個案言語發展狀況,以利往後的治療規劃,未來馬偕醫學院亦將朝此方向持續增進。
此行馬偕醫學院張秀雯老師亦分享她與其研究團隊開發的「智慧聽(SmartHear)」app,受到廣島大學溝通與障礙學系師生相當的認同。透過手機麥克風接收說話者的語音,以手機做為發射器,將語音傳送至與手機配對的藍芽耳機,讓聽損者收聽到遠距離或是噪音中的語音。現在人手一機,此app 對銀髮族或輕至中度聽損、高頻聽損者是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