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淡水馬偕紀念醫院院牧部關懷師潘婉媚
護理之家12 個「有福的」叮嚀
1. 肯花時間聽我為雞毛蒜皮小事喋喋不休,而能保持笑容的人──是有福的。
2. 了解我的視力雖逐漸模糊,但卻心知肚明的人──是有福的。
3. 能注意到我不要憐憫同情,只需要被重視的人──是有福的。
4. 使我覺得仍可愛、仍受尊敬而不排斥的人──是有福的。
5. 能瞭解我雖然身手不再矯健,卻仍有心服務的人──是有福的。
6. 能接受我的信仰、我的陳年住事,且瞭解我是努力去適應這不停改變這世界的人──是有福的。
7. 能接受我已青春不再,同時知道自己也將年華老去的人──是有福的。
8. 能接受我搖擺不穩的腳步及顫抖雙手的人──是有福的。
9. 對我一再重覆說同樣故事,而能不提醒我已說過的人──是有福的。
10. 能很技巧的把話題引到我記憶中輝煌世蹟的人──是有福的。
11. 假裝沒看見我吃飯時,撒了滿桌食物的人──是有福的。
12. 知道我聽覺日漸衰退,卻仍努力想聽我說話的人──是有福的。
走進馬偕紀念醫院附設護理之家,稍微抬頭便能看到通往二樓樓梯間的牆壁上放著12個「有福的」叮嚀,仔細看重點都在於站在長者的立場去接納、了解、重視、體貼他們的現況,提醒所有進入護理之家的人,陪伴長者時重要的態度──真愛與尊重。
在護理之家最常用的陪伴技巧就是「聽」,聽長者說自己的生命故事。我也喜歡聽故事,因為這就像是在聽連續劇一樣精彩,而且是真人實事呈現在眼前,不像改編電影那般商業,在談論間彼此問候、關懷,一起回憶快樂童年。
每週四下午會有一位彈奏中山琴的老師來到護理之家陪伴他們,此時大家團聚唱唱日語童謠、國台語老歌。我發現即使他們的記憶已漸漸褪去,但童年時的歌曲卻依然印象深刻,琴聲響起,大夥唱著記憶中的歌曲時,整個人都精神了起來。
聽他們述說陳年往事是很有意思的事,除了透過故事瞭解歷史的演變、大時代中小人物的辛苦,更因著聽到他們面對社會變遷時展現的堅韌生命力,使自己更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自由。
護理之家的住民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特別在二次大戰期間到光復初期出生的長輩,雖出生在同一個時代,卻往往有非常不同的成長歷程。有的成長在當時台灣的日治時期,有的成長在民初的中國大陸,有的是台灣光復時期才出生,每個人各有自己的精彩故事。
有一位阿嬤曾經分享:「那時候一下子學日語五十音,一下子又改學台語羅馬拼音,一下子又改成學ㄅㄆㄇ,沒有辦法好好讀書,學不到東西。」聽完她的學習歷程故事,轉頭看自己擁有環境。愈發理解為什麼樓梯口會寫「能接受我的信仰、我的陳年住事,且瞭解我是努力去適應這不停改變這世界的人──是有福的」。
「陪伴」是種生命的交流,而是用正確的態度彼此互動交流,而不是自以為是的給予,更不是憐憫,陪伴者應該以真愛與尊重的態度去陪伴他們。聖經有句話說:「強壯乃少年人的榮耀;白髮為老年人的尊榮」(箴言二十章29 節)。當有一天少壯的我們年華老去時,也會希望能被真愛與尊重的對待,就讓這態度從我們開始傳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