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終於回家了

文/台東馬偕紀念醫院院牧部關懷師馬秋琴

在病房裡穿梭多年,每天最重要的任務和使命,就是關懷住院中的病人。

關懷病人是透過專業團隊精神分工合作,各盡其職,整合性的醫治來服務病人及家屬。其中關懷師提供心靈關顧,透過信仰幫助病人積極面對疾病,提高生命價值。

在安寧團隊裡舒緩治療的基本理念就是尊重並接受死亡,不加速,也不延長,以症狀治療舒緩病人在過程中的痛苦,提供社會、心理、靈性上的「全人關懷」(Holistic Care),提高生命的品質(Quality of life)。並以病人及其家屬的需要為主,尊重他們的權利及意願。

「我是迷失的羊!」第一次在病房見到他時,竟是這樣介紹他自己。一位52歲的男子,以油漆包工程為業,他自豪的說:「台東馬偕九樓是我油漆完工的!」當發現自己罹患了硬顎癌時,已經是末期並轉移,只是個案仍抱著「盡人事,聽天命」的心態,嘗試做完各種癌症的治療。

直到今年10 月病情急轉直下,這才意識到生命已到了盡頭。不敵病魔折磨的個案,想起了小時候聽過「浪子回頭」的聖經故事,此時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浪子,累了想回家了;也想起他曾聽過:「祂是使人得安息的主」,因此他決定若真的有天堂,他也要去!

與個案的決心相呼應,關懷師透過多次的關懷陪伴,終於使失喪的羊回到主的面前,個案在11 月1 日溫暖喜樂的氣氛中,受洗歸主。受洗後每天都要聽詩歌或唱詩歌才安然入眠。每當關懷師來病房唱詩歌時,還會頑皮的把氧氣罩當麥克風,雙腳也不斷打拍子,臉上充滿著滿足與喜樂,因為找到回家的路,確信要回到天父那裡去了。在最後的幾天裡,與家人彼此互相道愛、道歉、道別,令他的三個妹妹感動又安慰,11 月5 日個案安息主懷。

傾聽每個病人真實的需求

關懷師在關懷病人的過程中,透過傾聽、同理,積極地找出適合患者的關懷方式與策略,使其得到善終,不再有遺憾。這次從個案常說的:「我是迷失的羊!」這句話裡,敏銳的發現其心靈的需求、渴望與至高者恢復關係而得著永生盼望。因此關懷師便在關懷過程中即時給予信仰的支持,協助其恢復與神的關係。

面對臨終病人,時機要把握,很直接的談到永生的信仰問題。個案父親是退役軍人,卻因一次感冒高燒不退與世長辭,享年58 歲。個案對於父親的突然過世很不能諒解。母親帶著四個孩子長大,身為真耶穌教的信徒,母親常帶他去教會,但個案打從心眼裡厭惡這個信仰、討厭這個家族,排斥與他們互動,總是中途逃離,不但憤世嫉俗,也是信仰的逃兵。

感謝神! 經歷苦難後,人會更珍惜,愛自己、愛人、愛神,使人將生命焦點放在永恆價值的事上。正如哥林多後書四章16-17 節:「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新似一天,我們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極重無比勇就永遠的榮耀。」

最能幫助患者有勇氣、力量面對死亡的是主的話語、主的同在,是他心裡渴望的平安。生命無常,對於在醫院工作的關懷師來說,每天的病人關懷,都是機會。期待我們為主搶救靈魂,要努力成為:愛的使者、心靈破碎的醫治者、困苦者的朋友、傾聽者、安慰者、輔導者、給予盼望者、和平使者。透過主的應許與同在,讓病人
知道,當走完人生路,主會為我們預備地方,帶來安慰與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