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紀念醫院台東分院設立20週年感言

■馬偕基金會董事張喜一長老

為了在福音裡服事他們,即使賠上生命十次,我也甘心樂意。──馬偕博士

退伍後志願來台東服務,那是民國六十年代,台東仍很落後,醫療設備和水準也是如此,整個建設才剛開始起步而已。只有兩家比較大的醫院,某些科設備較完整,某些科別還請不到醫生,所以民眾若有比較嚴重的疾病或是重大傷害,在本地得不到完整的治療,只有往臺北或高雄大醫院求醫,病人和家屬南北奔波,極為辛苦。

當時尚未有健保制度,緊急救援系統及設備也都尚未建立,有錢的人家才有能力將病人送到台北、高雄醫治。有些病人因為延誤醫治的時間,因而失去寶貴的生命,每次看到這些報導,就想起小時候母親背著我們兄弟到處求醫的情況,胸中不禁慨然。

投入醫療傳道工作

「因為耶和華聽了窮乏人,不藐視被囚的人」,馬偕紀念醫院為了實踐以耶穌基督愛人、關懷弱勢的精神,提供民眾身、心、靈全人醫治的使命,1982年派醫療小組到蘭嶼島做長期醫療援助服務,首創到偏遠落後地區從事醫療傳道工作;參加這個醫療小組的成員,有很多人目前仍持續在馬偕堅守岡位,他們犧牲奉獻的精神,就是為了「哪裡有需要,就到那裡去。」理念的體現。

也因為這個先鋒工作,才有馬偕紀念醫院台東分院的產生,在當時院長吳再成先生大力支持,並得到時任台東縣長蔣聖愛先生和地方士紳極力協助,終於在1985年現址舉行破土典禮,歷經近二年的時間興建工程完工。1987年8月16日舉行開幕感恩禮拜,正式為東部地區民眾展開身心醫治及傳福音事工。

蓽路藍縷

凡事起頭難,馬偕台東分院開始的時候也是,不一定有醫生、護士願意來,因為覺得在這個落後地方有很多的不方便;若沒有專業人員,有了再好的設備也是徒然,這種困境一路走來,極像初學步的孩子走路東倒西歪。

所幸,在馬偕紀念醫院這個大家庭裡有很多醫護工作人員,願意學習馬偕博士犧牲奉獻、醫療傳道的精神,到台東這個落後地方來服務;經過近二十年,其中有一部份醫護工作人員,已經在這裡落地生根,成家立業;而在歷任分院院長銳力經營,在困境中求生,也因為「凡敬畏耶和華,遵行祂道的人,便為有福;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歡歡樂樂的帶禾捆回來!」蒙上帝的祝福而略有盈餘,日漸成長,開枝散葉。

開枝散葉

然而,讓馬偕人深感「須成為最受弱勢族群信賴的醫學中心」,也成為「投入最多資源從事偏遠地區醫療傳道工作之基督教醫院」的願景,使馬偕紀念醫院並不因此稍懈;在黃俊雄院長大力支持及長遠規劃,最近幾年陸續投入大量資金充實醫院的設備,例如重建婦產科病房,佈置美輪美奐如五星級飯店的套房,增建心血管中心、擴大血液透析室,服務日漸增多的心血管病患和洗腎患者服務,為提升品質,將一樓部份改建成健康檢查中心,為台東縣民的身體健康把關;在資訊服務方面,總院更斥資投入PACS設備,在不久的將來,透過電腦網路影像傳輸,台東人將享受與台北一樣的醫療服務水準。

這些有形的服務,都是因為馬偕人深受馬偕博士精神感召,願意堅持誠實正直,謙遜憐憫,愛人如己,關懷弱勢,創新卓越,永續發展這一核心價值,甘心樂意的付出。相信東部的民眾都有目共睹。

堅持給病患最好的

最近幾年,醫療環境和制度的變化,使得醫院的經營愈來愈困難,但危機就是轉機,醫療傳道仍是馬偕人應堅持的使命;給病患最好的服務,醫術和醫藥之外,醫護人員、櫃台服務人員的親切招呼,詳細的詢問病情,切切的交待服藥,這些都會使病患深深感受和感激,只要花些時間,不必花費金錢就可得到,道理很簡單,大家也都知道,醫護服務人員忙碌,常常忽略了一個動作的做與不做,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結果就會大不同。

人在病痛中的時候,心是最柔軟的,最容易接受別人的關懷和安慰,所以病房的關懷和探訪(當然不能太多人造成干擾)及開刀前的代禱,都將深深打動人的心來接受福音,最誠摯的付出,就會有異想不到的收穫。

縱使醫療環境和制度的變化再不好,相信實踐馬偕博士「寧願燒盡,不願壞」的精神,給病患最完整的身、心、靈醫治,因著神的祝福,馬偕紀念醫院台東分院成為「服務品質」口碑第一的醫院,應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