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美好人「聲」 新生兒聽力篩檢

■新竹分院耳鼻喉科主任劉天仁

「醫師,我們的寶寶是不是真的沒聽到?我們覺得他對聲音都有反應啊,怎麼會沒有通過聽力檢測。」這常常是焦急的父母在門診與醫師的對話。
新生兒先天性雙側重度聽障發生率約為1/1000,加上輕、中度及單側性聽障,則發生率高達3/1000,比起其他出生時篩檢的先天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症、苯酮尿症、甲狀腺低下症)高出許多。
國民健康署已於2012年3月15日正式開始全面補助本國籍出生未滿3個月之新生兒接受全面性聽力篩檢。篩檢採自動聽性腦幹反應儀 (aABR) 進行檢測,寶寶出生24-60小時內即可進行。篩檢的方式為在頭皮、頸後及胸前貼上三個感應導極,經由耳機放出滴答聲音,再由導極接收寶寶對聲音的腦波反應。此項檢查並無侵入性,但若不使用聽力儀器做檢查,光靠經驗及主觀的觀察嬰幼兒對聲音的反應,只能診斷出大於60分貝雙側中度聽力損失。
新生兒聽力篩檢不同於完整的聽力檢查,其準確度無法達百分之百,聽力篩檢未通過的常見原因包含:外耳道內殘存的胎脂、中耳腔內之殘存液體、生理性噪音,通常在第二次檢查時都會通過。若寶寶通過篩檢,仍需留意可能造成聽力受損的因素(感染或外傷等),持續觀察寶寶每個成長階段的聽語能力發展。
聽障之嬰兒,若能出生前3個月診斷,6個月以前給予診斷治療,並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能復健,讓嬰幼兒有正常的語言發展歷程,將來可以達到正常之語言和其他身心發展。但若遲至6個月後才予以診斷,將會造成語言和社交技巧上的明顯遲滯。
新生兒聽力篩檢推廣計畫期望能將全面篩檢率達到95%以上,同時在完整追蹤系統的建制下,妥善的為「每一位」未通過篩檢的新生兒在出生3個月內確認聽損,在確認聽損一個月內完成聽能輔具的初步選配,並且轉介到療育單位,出生後六個月內開始聽語療育訓練。以期能使聽損新生兒的各項發展符合同年齡的一般兒童,能減輕家長的負擔,並降低其在成長過程中的社會輔助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