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典範 向異象前進

■總院院長楊育正

耶和華如此說: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誇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誇口,財主不要因他的財務誇口,誇口的卻因他有聰明,認識我是耶和華,又知道我喜悅在世上行慈愛、公平和公義,以此誇口。這是耶和華說的。 耶利米書9章23-24節。
初秋,馬偕紀念醫院有兩件大事讓所有馬偕人大為振奮。第一件事就是我們所敬愛的名譽院長吳再成醫師榮獲第23屆醫療奉獻個人獎,並即將在10月26日受獎。第二件事就是離開本院已經37年的前院長羅慧夫醫師夫婦,在10月1日星期二首次重返馬偕紀念醫院,當天與許許多多新、舊馬偕人一起做禮拜,同受聖靈的感動。
羅慧夫醫師在1959年來到馬偕紀念醫院,1976年離開。1960年到1975年擔任院長,他自奉簡約但努力募款不遺餘力,購置現代化醫療設備、致力培養優秀人才無數,是馬偕紀念醫院轉型蛻變為現代化醫院最重要的推手和舵手。當時他所培養的人才,留在馬偕的,都成為其後數十年穩定的支柱。
跟隨他日後去長庚醫院者,都是一時俊彥,也是促成長庚醫院能迅速、穩健成為平民化醫院以及卓越醫院的最初且最重要因素。
此外,素有台灣醫院管理教父之稱的張錦文先生,也是與羅慧夫醫師一同轉往長庚醫院開疆闢土的前驅者,除了帶動醫院制度管理的落實與建立,更讓台灣整體醫院之發展受到國際化的重視,張錦文先生在臨終前則特別交託蔡三雄牧師,希望他個人醫務管理生涯的開始與結束,都能在馬偕紀念醫院,就像是落葉歸根,選擇本院做為人生的終站。
不論是羅慧夫醫師、張錦文先生在台灣的貢獻自有定論,他們對馬偕紀念醫院現代化過程中的重要成就和無私的奉獻也足為我們感念。他們的離開更是馬偕紀念醫院全體員工和董事會、教會沉重的學習、反省的一堂課。
吳再成名譽院長在1976年接續羅慧夫醫師擔任院長。吳院長在本院120週年紀念時,分析他當時所經歷的危機。由於醫院精英大量出走,當時的情況危急震撼。那一年正是我進入馬偕擔任住院醫師的第一年,當時同仁在吳院長領導下,同心努力終能站穩腳步,轉危為安,並在下一個階段逐漸發展成今日醫學中心之規模。
其後馬偕紀念醫院又面對吳院長所說的另外二大危機,一次是在1980年代後,由於醫院規模的迅速擴大,使得原來合一心志的員工被大量稀釋,因此有無形的質變危機。其次則是在1990年代以後,許多大型醫院紛紛成立,尤其大台北都會區更是競爭激烈之紅海地區。
這三位資深的馬偕前輩,因其信念與社會貢獻,均獲得台灣醫界最高榮譽的「醫療奉獻獎」肯定,何嘗不是我全體馬偕人再一次的榮耀!我們的上帝中終究是信實的,祂是我們「以便以謝」的上帝,是我們代代的幫助!
當羅慧夫醫師、張錦文先生和吳再成榮譽院長的故事呈現我們面前時,我們也再次回想吳院長不久前在他60週年服務於馬偕的紀念會上,以沙啞而誠懇的聲音提醒我們的一句話「家和萬事興」。
聖本篤教會的古倫神父告訴我們要以價值領導、勇敢決策,並提醒我們要以敬畏的心,發揮想像力。在The Maxwell leadership Bible中,Maxwell 提醒我們,我們終極的優先順序是什麼?我們最當追求的是什麼?最值得誇口的又是什麼?他藉著耶利米書9章23-24節告誡我們,唯一值得誇口的,是認識耶和華並與神建立生命的關係。深願我們以基督的心為心,記取歷史的教導。並藉著我們所敬愛的兩位典範人物,學習謙卑的服事,體會凡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同心協力、共創榮景,為要榮耀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