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比受更有福

■醫務專員張國頌
這次去阿卡讓我回想起近十年前,當王貞乃宣教師即將被總會差派至阿卡宣教時,因王宣教師兼具護理與神學訓練背景,為肩負總會醫療傳道使命的最佳人選,我也因此被賦予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就是如何將一名護士訓練成醫師。
護士跟醫師最大的不同,在於醫師需要懂得如何診斷,作疾病評估與傷害評估。當時我便一直跟王宣教師強調她必須拋棄過去的自己,重新以嶄新的方式思考、反應、評估,由follow order的心態,改為先診斷,進行醫療處置,再開始衛生教育,才能承擔起這份新的責任。
心繫泰北
猶記得當時我很希望提供王宣教師一句話,當作她在泰北的金科玉律,便對她說:「不管怎樣,第一步妳就先去看他們有哪些疾病,看了再說!」此話一出,我突然擔心:要是她不知道他們究竟是得了哪些疾病怎麼辦。雖然有著這樣的憂慮,迫於時間的關係,我也只能就這麼讓王宣教師出發了。但這些年來,我一直與王宣教師保持著聯繫,因我還是很關心:究竟後來泰北的工作進行得如何?還有什麼是我們能夠做的?
在王宣教師去到阿卡的五年後,急診王志平醫師因著一股熱情也參與醫療短宣,並帶回當地的消息:大部分去尋求醫療的都是小孩子,以病毒感染的情形為最大宗;然而,雖已能按照程序治癒疾病,但治好一個,另一個又生病,醫好這個,那個又生病了,乒乓球式的傳染不斷發生。究竟該怎麼進行後續的治療?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成為我心中最難以釋懷的事情。
去年年底,蔡副院長邀請我加入泰北阿卡醫療短宣的團隊中,我心想:近十年的時光過去了,話說「十年有成」,也該是時候自己親自去了解,看看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更多著力的,就這麼踏上此次的旅程。
為重症病人尋找出路
其實,去阿卡這件事,幫助我深入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當醫療團隊去到當地,我們真的是幫助了阿卡族人嗎?還是只是製造他們的憂慮,讓他們更擔心? 這次醫療團隊分成兩組,我被分配到乙組,當中印象特別深刻的病人是一個小嬰兒,10個月大的他看起來卻只有3、4個月那麼大,且一哭臉孔都發黑,營養狀況非常差,我的診斷是他有先天性心臟病,滿兩歲前不開刀會活不久。
當我透過翻譯將診斷告訴他的家人時,無論解釋多久,家屬都是一副充滿疑惑的表情,我猜大概是因為翻譯詮釋的關係吧。想不到,到了當天晚上看夜診時,病人和他的全家都來了,我嚇了一跳,心想:難不成是我的診斷錯誤嗎?連忙請李聰明主任一同會診,確認是先天性心臟病無誤,然而在確認診斷後,我們卻難以再進一步幫助他了。 我不停地思索:究竟我們到那裡,有沒有給阿卡族人帶來幫助?我們真的幫到他們了嗎?因為當發現寄生蟲、感冒……等比較輕度的疾病,也許可以在一次的治療中就幫助病人改善,但如發現嚴重的病症,卻不是一次的問診就可以解決,且當我們把這樣的結果告知病人與家屬時,是不是讓這些孩子的父母親們更加擔心呢?因為每對父母的孩子都很多,後續又不知道該怎麼治療。
系統面解決問題
所幸,醫療團的團長-即我們的蔡副院長,給了我們相當多的幫助,像是透過基督教醫療院所協會的系統,聯繫上清萊市同樣也是基督教醫院的Overbrook hospital,該院院長已首肯,願意與我們合作,並從該院得到許多實用的建議,比如:在當地如何開處方、寫轉診單……等。如此一來,這次遇到的許多重症病人-無論是心臟病(heart disease)、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癌症(cancer)……等病人,都能夠更有效地幫助他們了,心中甚感欣慰。
目前我們所做的,多著墨在疾病治療的部分,期許藉此推行合作案,讓未來能繼續朝傷害預防的方向邁進。 大病有了解決方法,小病也要積極降低其發生機率,於是在與副院長等多位同仁集思廣益後,想出了「藥包制度」。恰好自己是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的常務理事,因此能夠拿到一些藥,力量雖有限,但透過醫療與傳道的結合,在宣教中心存放一些常用藥,例如:感冒藥、治寄生蟲的藥……等,讓阿卡族人在醫療團不在身邊的期間,能便利地取得所需的基本醫療;醫療團負責每年補充庫存,有如藥動力學的初始量(loading dose)與維持量(maintain dose)一樣形成良性的循環,相信對定能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
海外醫療艱難卻值得
個人經常參與大型活動的緊急醫療,也支援過合歡山的山地醫療,具備多種的經歷,但此次到泰北阿卡義診,確實不同於以往,使我切身體會到海外醫療的困難。 舉例來說,在距離阿卡族居住地不到500公尺處,有一個苗族的聚落,這些苗族人也會來到我們的醫療站看病。
由於語言不通,加上文化差異大的關係,兩族人平日往來的機會不多,地理上的距離雖短,生活習慣等實際面的差別卻是天高地遠。於是,當一個苗族人來看醫生,你會看到這樣的景象:醫生將診斷告訴阿卡族的翻譯,阿卡族的翻譯再用泰語告訴苗族的翻譯,苗族的翻譯再用苗族自己的語言告訴當事人,看診時就在這麼一來一往之間。
最大的收穫是自己
參與醫療短宣,常以為是那些被我們服事的人得到最多,卻不知道實際參與之後,其實最大的收穫是自己,不單是可以得到很多的經驗,幫助未來可能接觸到的各樣醫療工作的進行,更是一個自我開發的過程。對阿卡族人來說,他們領受了白白的恩典,對我們這些去服事的人來說,則是實際經驗海外宣教的充實與奇妙。 記得之前曾聽過有人說,每月月所得在新台幣兩萬元以上的人,就是全球收入前5%的「富翁」!照這個標準看來,我們很多人都是「富翁」,我們都有許多的富足可以分享給人。鼓勵所有的馬偕人參與泰北阿卡醫療短宣,你就能體會到:施比受更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