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副院長暨教會醫療院所協會理事長蔡正河 整理/王紀葳
去年11月,教會醫療院所協會舉辦台、日、韓教會醫院高階主管會議於臺北召開,本屆大會由馬偕醫院主辦,並以「教會醫院面對老人化社會的衝擊與因應」為主題,探討高齡化社會來臨下的教會醫院角色定位與服務,獲得與會人士熱烈回響。
人口結構改變全球普遍性的高齡化與少子化現象,致使各國人口由以往的正金塔型,轉而變成倒金字塔型結構,每一個社會中堅份子,負擔的壓力愈來愈重,政府的相關醫療費用也日趨增加;以日本為例,約有三分之一的醫療資源投注在老人族群,雖然老化不是疾病,但伴隨老化而產生的醫護需求,卻是逐年攀升;此外,隨之而來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不容小覷。
健康老化為全球議題面對老人醫療問題,應該更加提早了解老化現象,及早對身心健康投入照護,才能避免太晚介入,造成更大的後續問題;因此,如何因應「健康的老化」議題,是全世界諸多國家均在關注的問題,身為教會醫療院所協會理事長,更希望在這股老年化的社會潮流中,發揮教會醫療院所的特質,做出最大的貢獻。教會醫療院所本著「愛人如己,照顧弱勢」的理念,成為投入關懷老人議題的重要基石,老化的問題,使老人對社會依賴感逐漸加劇,對大多數的老人而言,身體疾病與心理層面的健康需求同等重要。
過去,我們往往看到老人療護著重在醫療部份,但是,教會醫療院所的靈性慰問與關懷,可以使得老人的心靈獲得更多的慰藉,因為主的恩典並不會將老人隔離在外。 人老心不老的健康老人有感於老人醫學的重要性,在此次的台、日、韓教會醫院高階主管會議中,亦對此多所討論。
日本目前正進行的基因治療研究,未來亦將成為老人醫學的重要趨勢,同時老人醫學的突破,亦可以減少年齡造成的相關病程,甚至形成「人老心不老,年紀大但負擔不大」的健康老人模式。 老人服務社會不缺席甚至藉著早期重視老人議題的觀念,讓老人也可以服務他人,以馬偕醫院為例,全院共有約1400位義工,一年服務時間達20萬小時以上,其中有400人是65歲以上高齡者,接受良好的訓練與秉持活到老學到老的熱誠,這些老人服務對象擴及各個年齡層,對於這些服務老人,我們應當更加疼惜與尊重,也感8年起就辦理40床的老人日間照顧中心及118床的護理之家,此外,居家護理服務也有久遠且優良的傳統,
目目牧牧牧_前有300位高齡者正接受我們提供的居家護理照護,對獨居老人的送餐服務與針對其需求提供專屬診療,均是馬偕醫院歷年來努力耕耘的見證。考量高齡化社會的老人醫療照護需求,馬偕醫院更創業界之先,首次與建商合作,提供遠距照護服務,藉重馬偕醫院對老人照護的專長及良好經驗,成立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期許以臨床教育及研究並陳,服務全國的專業人士及民眾,更願意用最佳的團隊經驗,協助台灣在進入高齡化社會時,能夠提供更多元的服務。 資源整合宗教參與除了醫學研究的積極貢獻,高齡化社會另一個重要的課題是如何避免老人孤立造成的心理健康問題,
對此,本人要提出社會資源整合的概念,利用宗教參與達到正確、正面的健康人生觀,並藉著增加互動團體與同類型的族群團體,讓老人間可以互相依存、照顧,達到共榮共生的目的。「看重生命的意義,而不只是探究老化」,在基督的信仰中,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上帝的恩典。有感於「全人醫治」的目標,基督教醫院在因應高齡化社會時,除了提供良好的就醫環境與服務品質之外,更可以發揮其特殊的宗教特質,做為病人與家屬間重要的心靈守護,教會更可以與社會資源通力合作,提供對弱勢及老人的全面性服務,讓基督教醫院在民眾心中形成一股無形的支持力量。未來更期待將基督教醫院的社會資源與力量整合,進而邀請新加坡、泰國、紐澳等亞太地區基督教醫院,共同參與討論,期盼成為民眾身心靈守護者的角色,讓基督教醫院在世界各地發揮最大的社會價值與功能,創造屬於基督教醫院的一片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