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耳炎

■台北院區 耳鼻喉科門診護理師魏麗玲
當處於季節變換的時機,門診間來去匆匆的看診節奏裡,中耳炎是門診中幼兒求醫最常見的原因。嬰幼兒感冒頻繁,合併中耳炎的機會也多。據統計每三個九歲以下幼兒就有1~2個曾經因為感冒合併中耳炎。尤其六個月到九歲的幼兒最常見,此時期因為耳咽管尚未發育成熟,且幼兒的「耳咽管」較直、較短,病毒細菌容易隨著耳咽管上行侵犯到中耳部位,發生化膿、發炎。中耳炎可以只發生在單側,也可以在兩側耳朵同時發生,這是造成幼兒聽力損失最常見的原因。然而不論是暫時性聽力喪失、陣發性、或持續性聽力喪失,對智力發展快速、學習能力正強的幼兒期而言,都會造成語言、認知能力及情緒發展的障礙。
中耳炎最常見的症狀為耳朵痛及伴隨不舒服,可能會有發燒現象,年幼的幼兒不會言詞表達,可能呈現煩躁不安,或拉扯發炎的耳朵,可發生聽力障礙,進一步言語失調。通常化膿性的急性中耳炎因為症狀明顯,父母比較容易發現,但是,單純中耳積水引起的積液性中耳炎,因為不會出現發燒、耳痛等症狀,必須經由耳部檢查才能發現耳朵發紅、積水和聽力減退的現象,因此極易為父母忽略,其中十分之一患者日後會出現慢性中耳炎或珍珠瘤的後遺症,且增加治療的困難。
在中耳炎7-10天的療程結束時,仍有一半以上的病人耳膜會不正常,這與是否使用抗生素無關,且三個月後只剩下15%的病童耳膜會持續不正常,變成中耳持續性積水,此時最適當的治療方式為置放中耳通氣管,嚴重者須合併門診抽膿治療。中耳炎的病童常會合併發生鼻炎,鼻炎可來自於感染性或常年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的幼兒,多具有發燒、全身不適、膿性的鼻分泌物或咽喉炎。如為過敏性鼻炎則具有鼻子癢、打噴嚏等過敏現象,且合併過敏性結膜炎,包括眼睛癢、眼眶下紅腫等現象。此外過敏性鼻炎的幼兒有時可能也有過敏性氣喘或異位性皮膚炎的疾病。
患有中耳炎的小朋友及其家長於居家照護應注意事項包括:
1.依醫師指示按時服用藥物,不可自行停藥。
2.急性發病時,可給予軟流質飲食,避免過度咀嚼以減輕疼痛。
3.有上呼吸道感染時、打噴嚏或擤鼻涕時,則需同時張口,以防氣體從耳咽管進入,而引起中耳感染。
4.若中耳有滲出液,睡覺或側躺時可將病耳朝下,利於引流滲液。
5.避免以平躺姿勢喝牛奶或果汁,以防因嗆到導致液體由口鼻流到耳咽,引起感染。
6.居家之中,要避免空氣污染,如抽煙、燃香味、油漆味等等,以防上呼吸道的黏膜受刺激而腫脹。
7.避免用髮夾、火柴、牙籤等物放入外耳道,因其可能引起感染及傷到鼓膜。
8.耳朵內盡量避免進水,耳道內溼熱的環境是滋生細菌的溫床;若有水時,可以乾棉棒探入清理下,深度約0.5-1公分左右即可。
9.若有耳垢阻塞時,切莫自己挖,請找耳鼻喉科醫師清除,以免引起外耳炎或耳黴菌症。
10.乘坐飛機有耳脹或耳充塞感時,可多吞嚥口水或嚼口香糖。
11.曾罹患中耳炎的小孩,復發的機率很大,這類小孩要避免感冒,一旦得到感染便應找合格醫師檢查耳朵,儘早預防或治療中耳炎。
12.慎選游泳池,必免感染。

中耳炎是小孩成長中常見的疾病,中耳炎常見耳咽管阻塞,而耳咽管阻塞來自上呼吸道感染及過敏性鼻炎,可見中耳炎與過敏性鼻炎有密切的關係。適當的治療過敏性鼻炎,除有助減少中耳炎的發生,又可改善中耳積水造成的聽力及言語困擾。而在疾病照顧上,除在上述症狀發生時即時送醫診治,並遵守必要的治療原則之外,家屬的心理支持、減輕心理焦慮及規則服藥、預防疾病再復發也是一個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