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師心靈點滴

■淡水院區社會服務室社工師賴美合

不要責怪我不知人間苦楚,或認為我在責怪苦命人的不是,聖經說不可論斷人,也不願論斷人的是非,因為求仁得仁、甘之如飴只有自知。從事臨床社會工作今年步入21年,有些與個案接觸的感受盼望將它表述出來,一方面成為自己的省察及警戒。所以,你看完這篇文章不用回應,但若你心有戚戚焉,且成為自己的省思與預備,我的目的就逹到了。
臨床個案中碰到二種類型的人,令我特別有感觸(因個案不只有1-2位,才稱為感觸):

不用找我們,死了再聯絡……
協尋家屬,打了數百通電話不是掛掉,就說不認識這個人,不然就是以上的言詞。探究原因就是「少年不會想,吃老就不成樣」(台語)。
這種類型的個案,多是年輕不務正業,或嗜酒、吸毒、一再躲債,做盡令家人傷心的事。俗說:「哀莫大於心死」,會難過還比心死了好,而這些回應家屬的心都曾經死過,傷透了。
臨床中這種病人多孤寂而終,死亡時沒有任何親人的陪伴,只有醫護團隊成員的醫療及有限時間的陪伴及安慰(所謂有限是因醫療團隊成員都有許多患者需要關照),臨終氣絶最後入屍袋到太平間,到太平間家屬才出面……。
每個人終有一死,想想我要的臨終是什麼場景?臨終時孤寂,只有醫療儀器的聲音,或是家人的陪伴。人生在世總要有一些付出吧!才有自己期許善終的可能。

不拿白不拿
有些直系親屬或手足來到醫院,穿著高雅,不失名牌或高檔貨,言談詢問要申請案主(病人)的政府或名間補助款,她(他)一句話,「不拿白不拿……」讓我很錯愕,當下實在很想回她(他):「人家是欠你的喔!」,但礙於所謂的專業,只依事實告知可能的資源或不可行之處。據民間信仰的說法:「這輩拿了下輩仍要還」,我是基督徒,相信人只有一世,過世卸了世上勞苦,主再來時需站在主面前,對神交帳。
說歸說,在臨床處置中仍會碰到1或2位願意出面;或是生活辛苦,仍堅毅對自已負責、努力工作,認為自已:「我雖緊,但撐一下仍是可以」的家屬。針對這種家屬,身為社工師為他們服務,真是滿心歡喜,感佩他們願意的心,再怎麼辛苦,困難重重也要努力協助他們。
世上有二種不同反應的人:杯子內有半杯水,一個會說:「我還有半杯水」,另一種人會回應:「我只剩半杯水」,看別人杯內有三分之一的水,心想:「若那一些水給我不知有多好」。
聖經箴言:「螞蟥有兩個女兒,常說:給呀,給呀!有三樣不知足的,連不說夠的共有四樣:就是陰間和石胎,浸水不足的地,並火。」

若每個人對自已負責,知足,我想:天下就會太平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