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院區放射腫瘤科主任邱世哲
近年國人罹患癌病的機率愈來愈高,放射線治療〈即一般人俗稱的電療〉為治療癌症的主要方法之一。放射線治療如何能一方面提高腫瘤的照射劑量,來提高局部腫瘤的治癒率,另一方面又能降低重要器官與正常組織的劑量,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一直是放射線治療所追求的目標。
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為提升大新竹地區放射治療品質,在院方及董事會的支持之下,引進了癌症放射線治療新利器-影像導引螺旋刀治療系(TomoTherapy)治療機。
Tomotherapy革命性的發明
TomoTherapy Hi-Art System 影像導影螺旋刀治療系統,又稱「導航螺旋刀」,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教授-麥基博士 Professor Dr. Thomas Rock Mackie及Dr. Paul Reckwerdt為首的研發團隊自1990年提出研究計畫,歷經十幾年的研究發展,於2002年研發完成並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可核准上市。
什麼是TomoTherapy-螺旋刀
導航螺旋刀有比傳統直線加速器更好的劑量分配與正常組織保護的優點。主要是導航螺旋刀與直線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完全不同;一般直線加速器只能以二至九個固定角度執行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而螺旋刀則是以螺旋斷層式的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技術( Helical-IMRT ),利用360度螺旋式方法,以多於傳統直線加速器好幾十倍的角度在執行治療,因此比傳統直線加速器有更好的治療效果與更好的正常組織器官保護。
影像導影立體定位
導航螺旋刀擁有先進的影像導引技術。(IGRT)過去傳統放射治療皆以病人皮膚表面的記號對位後即執行治療,但腫瘤或器官每天位置可能因為呼吸運動及器官之內容物而改變,過程中治療部位之結構也可能因許多因素(如手術後水腫、腫瘤縮小、病人變瘦等)而發生位移,造成偏差,使得臨床上為避免「漏照」而加大治療範圍。
「導航螺旋刀Tomotherapy」捨去這種誤差大的方式,不再比對皮膚記號,而借由內建的CTrueTM MVCT電腦斷層影像導引之功能,使得醫師團隊能夠在每次治療前比對體內腫瘤及相鄰器官之每日最新位置,並經機器自動調整誤差及人工確認,其對位精確性可達到1mm,使得放射線更精準地達到治療目標位置,完全按照計畫進行。
螺旋刀治療範圍及部位
影像導航螺旋刀治療系統(TomoTherapy)還具有多標靶同時治療,可大幅縮短病人接受治療的時間;以及達160cm的照野範圍,對於需要全身性骨髓照射(Total Marrow Irradiation)的骨髓移植病人,可將全部放射線劑量均勻的落在骨髓上,對於全身正常器官的傷害性與之前的治療方式相比降低了數十倍,並可精準的去除骨髓癌細胞,提高日後骨髓移植成功率。
新竹分院放射腫瘤科除了引進先進的放射治療技術,亦提供病人人性化、舒適的空間設計,希望病人能在溫馨及充滿關懷的場所,接受專業、先進與安全的放射線治療,為癌症病人提供更完整的服務。相關訊息,如有疑問請洽放射腫瘤科門診,門診時間:星期二上午、星期三上午、星期四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