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蝟毛癬菌感染似濕疹易混淆 寵物與飼主應同時治療
■編輯部
一名在寵物店工作的陳小姐覺得養貓養狗不稀奇,對刺蝟卻是情有獨鍾,不過就在與心愛的「小刺」朝夕相處後,陳小姐的腿部出現約一元銅板大小的紅疹,一度誤用濕疹藥膏塗抹,但紅疹搔癢情況不但月獲得改善,而且患部區域愈變愈大,足足增加五倍之多(見圖一)。
去年七月陳小姐在寵物店購買一隻刺蝟,這隻「掌上型寵物」 可以說是陳小姐養過最特別的動物,但就在飼養二、三個月後,大腿皮膚出現紅腫搔癢的情形,不過因外觀與表現和濕疹很像,於是自行使用濕疹藥膏塗抹近兩個月卻未見好轉,幾經輾轉來到馬偕醫院皮膚科求診。經過顯微鏡皮屑檢查,在皮屑檢體中發現黴菌菌絲,黴菌培養的結果確診為刺蝟毛癬菌(Trichophyton erinacei,見圖二)感染,於是以外用抗黴菌藥物治療,不到兩個禮拜,症狀已明顯獲得改善。
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孫培倫表示,近年來陸續有飼養刺蝟後出現皮膚病灶求診的案例。病人患部多會出現在臉部、手掌及四肢等常與寵物接觸的部位,出現紅色帶屑斑塊,嚴重時還出現膿疱且伴隨紅腫搔癢,不過因為患部外觀與表現跟一般體癬、濕疹相似,無法用肉眼判斷感染原因,需透過皮屑的顯微鏡檢查才能初步判定是否為黴菌感染,進一步黴菌培養才能找出確切的感染源。
孫培倫表示,近年來刺蝟毛癬菌感染個案平均每年都會出現二、三例,患者通常以為是一般的皮膚濕疹,很難聯想是與家中的「小刺」有關,於是延誤治療的情形十分常見。
獸醫師邱新育也在記者會中表示,飼養寵物可以撫慰人心,但照顧小寵物的健康也是所有飼主應負的責任。生病刺蝟臨床常見的症狀包括掉毛掉刺、抓癢、起紅疹、皮屑、甚至角質增厚有繼發性細菌感染,只要觀察有異狀,就應該帶刺蝟到合格獸醫院接受皮毛、皮屑檢查或真菌培養等方式診斷病因及治療。
即使刺蝟確認受到感染,只要帶著寵物配合獸醫師的治療程序,加上保持居住地點通風降低潮濕度,留意居家衛生品質,都可以徹底治癒小刺的皮膚感染問題,千萬不要一拖再拖或是轉送給不知情的友人,以免導致他人受到感染。
馬偕醫院皮膚科主任吳育弘也提醒家中飼養寵物的民眾,平時應多注意環境清潔及通風,與寵物貼身接觸後,也應養成洗手清潔的好習慣。若因家中寵物刺蝟而感染黴菌的患者,應盡速就醫診斷確切感染源並加以治療,一般治療時間約需2至4週。至於被感染的寵物刺蝟亦應接受專業診斷及治療,切勿任意棄養。
皮膚患部紅腫且有皮屑產生,外觀與濕疹相似
刺蝟毛癬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