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南太島國

文/總院眼科主任鄭惠川醫師
眼科一直是老人醫學不可或缺的一環,很多援外的醫療都需要眼科醫師的參與,這是我第一次參與國外醫療團,也是第一次來到南太平洋的國家,第一站來到吉裡巴斯,此地中央醫院只有十二位醫師,並無專科的眼科醫師,目前暫時是教會資助的美國醫師負責,我們到此地的時間,美國醫師剛好到離島去行醫,所以我有機會與此地的兼任眼科醫師一起看診。

醫療器材簡單但堪用

這裡的診間設備都是外地捐助的,雖然老舊但還堪用,基本的儀器如電腦驗光儀、眼壓計等都付之闕如,此地常見的眼疾也一如預期,白內障、老花眼、翼狀贅肉等,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外傷比例偏高。

四天的門診中,除了一些舊傷回來複診的,我也遇上了一位被酒瓶打傷眼球,造成角鞏膜穿孔傷併眼球內容物脫垂,我用簡陋的顯微鏡及克難的器械順利把病人的眼球修補好,門診的護士非常親切且很肯學習,所以看診的空檔,我也教她如何使用一些醫療儀器(如鏡片檢驗儀)及一些醫療常識。

無法量身打造的眼鏡

由於缺乏電腦驗光儀,所以驗光都是土法鍊鋼,這裡近視相當罕見,大都是遠視老花眼病人,島上也沒有眼鏡行,只有中央醫院提供制式眼鏡,所有的鏡架都是一樣的,兩個鏡片也都是一樣的度數,別無選擇;而白內障也是如此,眼科最常執行的手術,由於缺乏超音波測眼軸長度,所以無法幫每位病人個別估算人工水晶體度數,所以接受白內障手術時,僅能植入同樣度數的人工水晶體力,病人術後不是遠視就是近視,無法像我們國內的病接受白內障手術之後,原本遠視或近視可以同時抵銷,術後不需配戴眼鏡。

這裡遇到不能處理的疾病,通常是轉診到斐濟或紐澳地區的醫院,然而行政程序複雜耗時,所以眼科急重症的病人,往往無法得到最適切的照顧。

眼科病人居多

第二站來到斐濟,該地區與吉里巴斯相較,人口多、國民所得也較高;高樓與商場林立與台灣相去不遠。在斐濟的四天行程中,有三天下鄉去義診,另人訝異的是,眼科的病人居然最多,其中多數是因老花眼來求醫,希望我們能為他們配老花眼鏡,其次是白內障、翼狀贅肉及糖尿病網膜症等眼疾。

由於近距離診察病人,我發現斐濟人個個身材魁梧、捲髮,有些女的甚至有鬍鬚,但他們都很善良、誠懇,配合的醫護人員熱心的協助我們,病人對醫師也彬彬有禮。

第二天的行程我們參觀斐濟醫學院附設醫院─殖民戰爭紀念醫院,這個醫院的床數及醫護人員較具規模,其中眼科有三位專科醫師,三位住院醫師,專科醫師也都曾紐澳兩國受訓的經歷。

該醫院眼科設備和吉里巴斯一樣嚴重缺乏,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眼科尤其仰賴先進的醫療儀器來做診斷及治療,這裡同樣沒有電腦驗光、眼壓計、超音波等基本的儀器。

幫助也是一種榮幸

雖然醫師有很好的學識與訓練,仍是英雄無用武之地,這也讓我深深體會,一個國家臨床醫療的水準,可以反應它的經濟能力,當國民所得愈高,國家愈有錢時,就有可能派遣醫師赴國外進修學習新技術,引進新的醫療設備及藥品,因為醫療無國界,且全世界都在發展經濟,先進國家也樂於輸出醫療技術以賺取外匯,台灣的醫療水準也是跟著我們的經濟力逐漸提昇,如今我們很榮幸能幫助其他國家,同樣地,我們也祝福吉里巴斯及斐濟的醫療能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