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下流汗的煩惱

■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游家孟

總是被惱人的氣味所困擾嗎?
狐臭(bromidrosis)又稱臭汗症,好發於雙側腋下,是由於皮膚內的頂漿腺(也稱大汗腺)的分泌物經細菌作用後,產生一種類似茴香的味道造成。頂漿腺主要產生含脂肪分泌物,與一般汗腺以水與鹽份分泌物不同。
狐臭具家族遺傳傾向,嚴重程度與頂漿腺分泌物的多寡相關。通常自青春期開始發作,在容易流汗的季節會更加嚴重。少數病人則是懷孕之後發生。
臨床上會根據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分級,在與人相距3公尺以上就可以聞到味道的為重度,1到3公尺距離中為中度,50公分到1公尺為輕度,50公分的範圍內才聞得到味道為弱度。一般來說,弱度只有自己或配偶才聞得到,輕度則是家人與朋友會聞到,中度則會影響社交行為,重度在臺灣本地較罕見。
診療上,狐臭須與多汗症(hyperhydrosis)區分。多汗症是局部汗水分泌異常增加造成,可以發生在手、腳、顏面或軀體,傳統以神經節燒灼方式治療,病人日後可能發生代償性出汗的困擾。狐臭治療方法可分成保守療法與手術。前者主要以藥粉或噴劑為主,目的在保持腋下清潔、減少汗水分泌與壓抑細菌生長,對於輕度與弱度患者有一定療效。
近年來也有病人接受肉毒桿菌素的局部注射,但須每六個月接受一次療程,且費用不便宜,長期療效尚待確定。至於Q-switch 532nm/1064 nm銣雅鉻雷射或除毛雷射只有部分療效,臨床使用成果不穩定。

手術治療方式
可以分成傳統頂漿腺切除手術、雷射溶脂抽吸手術與旋轉刮刀切除手術。目的都是要切除頂漿腺,減少油脂分泌。所以腋下仍然會有汗水分泌,不會發生代償性出汗的後遺症。
傳統頂漿腺切除手術是在腋下切出一到二道4至6公分的傷口,將皮下的頂漿腺一一剪除,並把皮膚打薄後縫合傷口,以局部壓迫讓皮膚黏回原部位。術後宜部分限制雙臂活動約1至2週,拆線後建議按摩疤痕約半年。少數病人會有疤痕增生的問題,可以再針對疤痕做治療。
雷射溶脂抽吸手術則是先以雷射溶脂於腋下破壞頂漿腺,再以抽脂方式吸出溶液,傷口約0.5至1公分。術後傷口較小,復發機率較大,但可以再重複手術治療。
旋轉刮刀切除手術是在腋下切0.5至1公分傷口,以電動旋轉刮刀切除頂漿腺並同時吸出腺體。效果與傳統頂漿腺切除手術類似,約有90%腺體可被清除,十年復發率約10%。
無論是那一種手術都可能造成出血或感染的危險,所以術後傷口要仔細照顧,定期回診治療。為減少術後合併症的發生,術前請勿食用阿斯匹靈、靈芝、當歸等降低凝血功能藥物。術後如果有復發症狀,可以再與醫師討論後續治療方式,大部分狐臭復發的病人都可以藉由再次手術得到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