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塑化劑風暴

■小兒科部醫師林舜峯

還記得之前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大家對中國的黑心業者一片撻伐,不料,台灣的黑心廠商將塑化劑加入起雲劑等食品添加物已不知多少年,一直到今年因檢查益生菌成份才被發現,引起一陣恐慌。

什麼是起雲劑?
起雲劑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物,能幫助食品的乳化,讓食品中的各種成分可以更均勻混合、外觀能更好看,常添加在運動飲料、果汁、果凍、果汁粉末等食品。其成分通常是由阿拉伯膠、乳化劑、棕櫚油及多種食品添加物混合製成。

什麼是塑化劑?
塑化劑是一種化學物質,是合法的工業原料,大多為鄰苯二甲酸二酯類(Phthalate Esters) 如DEHP、DINP、DNOP(DOP)、DIDP、DBP、BBP等,常用在塑膠製品,讓塑膠柔軟、有彈性及有延展性,以加在PVC(聚氯乙烯)最常見,而其中DEHP的使用量最多,如果沒有加入塑化劑的PVC是很硬的,加入越多的塑化劑就會越軟,可做成各種形狀。
塑化劑早已充滿在我們周圍,如隨時隨地都看的到的塑膠製品,塑化劑在塑膠製品中都會有少量的溶出而或多或少進入人體;另外土壤或是工業廢水也都有塑化劑的蹤跡,其中以口服為主要管道。不過這些進入人體的量都很少,與這次直接加到食物中是不一樣的。

塑化劑的相關法規
依法規則定,在食品添加物中不得檢出,而食品器具容器包裝材料–塑膠類溶出:DEHP < 1.5ppm, DBP < 0.3ppm (百萬分之一);玩具類之塑化劑安全要求:總和 < 0.1%;化妝品類之塑化劑殘留限量規定:不得檢出;但如化妝品於製造過程中,技術上無法避免,致含自然殘留之鄰苯二甲酸酯類成分時,則其最終製品中所含鄰苯二甲酸二酯類成分之總殘留量,不得超過100ppm。
環保署毒性化學物質:第一類DOP;第四類 DEHP、DBP。

什麼是DEHP?
常用在PVC中,為無色、無味的液體,特點為中等黏度、高穩定性、低揮發性、易於取得、成本低廉及業界使用經驗較久,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溶於多數有機溶劑中;常用在雨衣、鞋類、室內裝潢材質、皮革類仿製品、防水手套、桌布、浴室的窗簾、包裝食物的材料、地板瓷磚、玩具、油漆、橡膠管、塑膠袋、血袋、印表機的墨水、殺蟲劑、化妝品等。
國人正常每日自食物攝入DEHP的量約為1.029 毫克,而人體每日可忍受攝取量(TDI): 20~140 微克/公斤體重/天(如30kg: TDI 0.6~4.2 毫克/天;60kg: TDI 1.2~8.4 毫克/天)。DEHP在人體內半衰期平均約12小時,在48小時內約75%由尿液排出,其他90%以上經由糞便、呼吸及汗液排出;目前並沒有證據會在人體堆積。
其毒性已在動物實驗中證實,長期且大量的DEHP會對心、肝、腎、生殖系統、內分泌、呼吸系統等造成影響,也可能造成實驗動物罹患肝癌、睪丸Leydig cell 癌以及白血病等問題;但在人體的研究中僅零星報告有相對關係,並無大規模研究統計指出與DEHP有直接相關。

什麼是DINP及DnBP?
DINP其毒性比DEHP低,進入人體後會被迅速代謝,72小時內有85%由糞便中排出,其中主要是在前24小時排出;其餘部分則由尿液排出。
DnBP是DBP的一種,與DEHP一樣屬於第四類毒性物質,動物實驗中也可能會有生殖毒性。

吃到含DEHP的食品怎麼辦?

※停止食用確定或疑似添加塑化劑的食。
※多喝水、湯、蔬果等以加速排出。
※若長期(大於六個月)、持續且大量服用含塑化劑之食物,可考慮到各醫院之塑化劑諮詢門診請醫師評估。
因DEHP及其代謝物很快就排出人體,故抽血或驗小便檢查DEHP及其代謝物並不能代表之前的濃度,也不能表示跟臨床症狀的關聯性。

兒科醫學會對民眾的建議
目前無確切研究數據顯示暴露鄰苯二甲酸對兒童的影響,需要更多研究才能釐清,但是為確保兒童食品與藥品的使用安全,仍呼籲採用經衛生機關認證無污染之虞的產品。此外,塑化劑之類物質會不斷地經由人體代謝作用排出體外,不會長期在人體內蓄積。
若民眾發現家中兒童有下列情形者,則建議至兒科專科醫師處就診:
※滿14歲男童仍未出現第二性徵,包括睪丸變大(最長徑應 ≥ 2.5公分)、陰莖變長 、出現陰毛。
※8歲之前的女童出現第二性徵,包括乳房發育或出現陰毛,或10歲以前出現月經。
※確有長期高量暴露鄰苯二甲酸等化合物情事。
另外,若新生兒陰莖長度小於2公分或有隱睪、尿道下裂等情形也須盡早就醫檢查;但也希望家長不要因此太過緊張,並不是有以上症狀就表示一定與塑化劑有關,而是藉此發現異常及早檢查、處理。

有關塑化劑相關資訊可至以下網站查詢:
衛生署(www.doh.gov.tw)
食品藥物管理局(www.fda.gov.tw)
環保署(www.epa.gov.tw)
臺灣兒科醫學會(www.pediat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