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NDM-1」談細菌抗藥性的產生

■一般內科及感染科主任兼感染管制中心主任劉昌邦醫師

「NDM-1」已經在全世界掀起廣泛的討論,它被形容成「百藥不侵」的超級細菌,隨著陸續傳出了幾起死亡病例,人們因為對「NDM-1」的未知而恐懼不已。
「NDM-1」果真成為新的世紀絕症之一嗎?難道我們的防疫體系就此束手無策了嗎?不!我們相信只要人們對「NDM-1」有正確的認識,將可以克服對「NDM-1」的恐懼並且防範它的蔓延。接下來我們簡單的介紹「NDM-1」如何產生及預防的要點。

超級細菌
「NDM-1」其實是一段抗藥性基因的名稱。
「NDM-1」的全名是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New Delhi(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metallo-β-lactamase(MBL)則是細菌分泌的一種分解抗生素的酵素。帶有「NDM-1」基因的細菌可以產生特定的酵素(MBL)來破壞抗生素的作用,也就是說,原本可以用抗生素殺死的細菌,擁有「NDM-1」基因之後,才成為媒體所謂的超級細菌。
或者我們可以用另一種簡單的譬喻來說明:超級細菌擁有「NDM-1」這位軍火家為它製造出最新式的洲際飛彈(酵素),來瓦解攻擊者(抗生素)的戰鬥力,進一步讓攻擊者(抗生素)喪失攻擊力。這就是超級細菌之所以能「百藥不侵」的原因。

抗生素使用
擁有「NDM-1」基因腸道細菌可對多種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尤其對被視為治療多重抗藥性腸道細菌的最後一線抗生素-carbapenem類藥物產生抗藥性。
不過,尚有兩類抗生素能對抗此種超級細菌,然而這兩類抗生素都有其使用上的限制:一種是克痢黴素(colistin),這是一種較老的抗生素,因其具有較高副作用而不適合廣泛應用;另一種是老虎黴素(tigecycline),這是一種較新的抗生素,遺憾的是它只對某些特定的感染症有效,而且細菌對它的抗藥性亦逐漸浮現。
經由科學家宛如夏洛克‧福爾摩斯般抽絲剝繭後觀察所得,目前以腸內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最多此類超級細菌,其中又以克雷白氏肺炎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及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最常見。因此我們也將擁有「NDM-1」基因的超級細菌所造成的感染,稱為「NDM-1腸道菌感染症」。克雷白氏肺炎桿菌 (Klebsiella pneumoniae) 屬於革蘭氏陰性腸內菌科(Enterobacteraceae),平時就可以有少量存在於人體的呼吸道或腸道中,且不致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是人類腸道中最主要和數量最多的細菌,主要生存於大腸內,其中某些菌型會引起腹瀉,亦是泌尿道感染最常見的細菌。然而一旦病人的免疫力下降或傷口發生感染時,這些菌種就會對病人造成嚴重傷害,若缺乏適當治療會有死亡的風險。
「NDM-1」首次被發現是在2008年。一位59歲的印度裔瑞典人有糖尿病和中風的病史,在印度旅遊途中,因病就近在印度新德里的醫院進行手術並使用多種抗生素治療感染症,後來,醫師從這位病人的尿液中,分離出帶有「NDM-1」基因的細菌。
一般相信,醫院濫用抗生素以及不當的感染控制系統很可能就是產生多重抗藥性的「NDM-1」基因的溫床。因為大部分分離出擁有「NDM-1」基因超級細菌的案例,都曾經到印度或巴基斯坦旅遊,並且在當地因為進行手術或進行血液透析等侵入性醫療行為,導致感染了超級細菌。此後,在加拿大、荷蘭、瑞典、法國、澳洲、香港、日本等地,也陸續傳出相關報告,並引起醫界的重視及研究。

減低感染風險的做法
由於「NDM-1」主要是透過侵入性醫療行為所造成的感染,所以一般民眾並不需要擔憂,只要遵守一些簡單的原則即可避免風險:
確切落實手部衛生。因為醫院內的細菌及病毒種類繁多,故有多種進行手部衛生的方法。為了避免把病菌帶回家,可以用酒精性的乾洗手液來消毒雙手;若是只有使用清水和香皂,是無法有效去除病菌的。平時就養成做好手部衛生的習慣,病菌自然不容易上身,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門。
萬一發現自己有感染的症狀,絕對不要隨便在藥局購買抗生素服用,一定要就醫並遵照醫師指示服藥,包括「一次吃多少」、「多久吃一次」、「總共吃多久」的原則,才不會讓細菌抗藥性的問題越來越嚴重。而醫護人員更應該要落實手部衛生,還必須嚴格遵守醫院內的各種感染管制措施,以防止抗藥性細菌在醫療院所內傳播。
如果民眾計畫出國旅遊,或預計赴國外進行侵入性醫療行為時,應確認計畫前往的當地醫療院所是否有嚴謹的感染控制系統。若曾在國外接受侵入性醫療行為或傷口處理,回國後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治療,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的旅遊史。尤其是曾經前往印度、巴基斯坦旅遊的民眾更需提高警覺。如非必要,出國旅遊應避免選擇衛生欠佳的環境。
目前因為多重抗藥性超級細菌的感染所造成的陰影,不只令民眾心中產生惶恐,也帶給醫療人員極大的挑戰與壓力。多重抗藥性超級細菌的出現,雖然讓部分醫師不可避免的關切在各種抗生素用與不用之間的兩難;但它也適時的提醒我們重視抗生素使用之後所產生的影響,將是難以完全掌控。
此時,除了醫師必須及早做出正確的診斷,並在整個療程中使用適當的抗生素。醫院內感染管制中心主導對多重抗藥性菌株(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及泛抗藥性菌株(pan-drug resistant bacteria) 的感染管制措施,更是不可鬆懈。以免將來這類細菌的蔓延,導致我們必須面對無藥可用的多重抗藥性細菌引起的災難。毋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