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玻璃壁畫 細數馬偕醫院130年歷史

■編輯部
矗立在中山北路將近三十年的馬偕醫院大樓-福音樓,將因為十四幅的大型馬賽克壁畫而充滿藝術氣息!
醫院福音樓在進行外牆整修工程時,就選擇具有宗教意義的十四個型窗作為外觀,以彰顯教會醫院的意義;而透過林經甫先生、賴祝紅女士、李國泉先生、林聰文先生、廖憶萍女士等五位藝術家集體創作,將馬偕博士的事蹟以及馬偕精神濃縮在畫作中。
歷時半年的十四幅畫作,包含七個馬偕博士「愛台灣」的事蹟,以及七個馬偕醫院醫療傳道的故事,由於都以愛出發點並串連每幅畫作,因此命名為「讓愛動起來」。
畫作從馬偕博士受上帝呼召來到台灣宣揚福音說起,進而呈現馬偕博士努力融入台灣社會、拜牧童為師學習台語、設立牛津學堂和女子學堂、為民眾解決牙疼之苦等等,細數馬偕博士在台灣的三十年點滴;而以馬偕醫院為主題的創作則納入多項醫院重要事工,如民國七十一年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深入爆炸的福田煤礦營救礦工的事蹟、開啟偏遠與海外地區醫療服務、團結迎戰SARS侵襲等都成為一幅幅扣人心弦的美麗畫作。
最引人注目的是主題為「融入民俗生活」的畫作,靈感源自於馬偕博士某日經過大龍峒的廟宇,由於廟埕正上演著野台戲,民眾便起鬨要留著黑鬍鬚的馬偕博士扮演關公,入境隨俗的馬偕博士二話不說就戴頭套、拿關刀,跳上台與民同樂,充分展現親切的人格特質。
日後民眾看到的是一場歷史與藝術饗宴,馬偕博士對台灣的愛也在一系列的畫作中流轉、延續、發揚,並成為醫護人員永遠的典範。

《註:十四幅畫作主題分別為:十字架的召喚、融入民俗生活、關懷台灣生態、落實人文關懷、推動現代教育、擘建女子學堂、馬偕最後住家、預防醫療先鋒、馬偕醫院模式、人性高貴情操、迎戰SARS風暴、偏遠醫療服務、好撒馬利亞人、信任的好朋友。》